q

知青岁月党员演讲稿(精选10组)

时间:2023-07-09 01:51:48编辑:周老师

知青50周年聚会发言稿 第一组

知青50周年聚会发言稿范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发言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发言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写起发言稿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整理的知青50周年聚会发言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知青50周年聚会发言稿1

亲爱的知青战友们:

大家好!承蒙众位厚爱,恭敬从命发言,实属一大幸事。令我铭感五内,谨此鸣谢。

50年前,我们先后5批风华正茂的学生,胸怀朴实的梦想,来到了广阔天地的课堂。那一排排的红砖房,一铺铺的木板坑,一片片的庄稼地,一张张的`笑脸庞。犹如就在眼帘,永记我们心房。

50年间,一些战友返回省城,一些战友扎根故乡,一些战友异地创业,一些战友远渡重洋。

50年后,已近花甲之年的我们,欢聚在xx脚下,重温那难忘的时光。无论是从政、育人,还是自业、经商;无论是成功还是受挫,平淡还是辉煌,都没有把故地和友情遗忘。这里没有高低贵贱,这里没有世态炎凉。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我们有缘,我们有情,我们更有善良。

如歌岁月,如水时光。我们经历了多少辛酸苦辣,经历了多少雨雪风霜。是时代赋予我们特殊的称谓——知青,是执着追求让我们谱写了篇章。我们的奋斗,凝聚了“xx情结”我们的友谊,犹如青山碧水绵延流长。往事的回忆是我们对时代的眷恋,今日的欢聚是我们对幸福的向往。让我们带着微笑与阳光绚丽同灿;让我们拥有幸运与平安荡漾。

举杯吧,我的战友,今夜无眠,让重逢的喜悦消去身心的疲惫,让甘醇的美酒冲淡岁月的沧桑,让动听的歌声唤起青春的回忆,让欢快的舞步引领我们踏上新的征场!

最后,我送给战友们这样几句话:难忘当年,火热熔炉天地间。严寒酷暑华壮志,青春永驻在心田。

谢谢!

知青50周年聚会发言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在这里相聚,我很高兴,很兴奋,很激动!

在此,我首先代表本次同学会组委会,向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主动来参加我们高中毕业五十周年同学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最想说的却是心中的感激!

首先,我要感激生活。是她给了我们感知的能力,使我们在丰富多彩,风风雨雨的人生历程中,有了对过去的真情记忆,对现在幸福的品味,而生活却给了我们人生最真实的体验。五十年光阴大家都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生画卷,使你最难忘的记忆。

其次,我要感激缘分。五十年前的同窗生涯却是我们心海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茫茫大海,大千世界,是缘分让我们当年从不同的山沟沟里走出来,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来到了美丽的母校——平阳县第二中学。在这里,我们共同度过了高中三年,也是一生中充满激情的豆蔻年华,风华正茂的少年时光。1960年以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和全国人民一样吃不饱,穿不暖,我们好多同学为了生存被迫离开了学校,我们从原来四个班的同学,勉强留下两个班68位同学读满高三。今天,当我们在母校再度围坐一起时,大家仿佛又回到天真活泼的学生时代。想当年我们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在同一个食堂里用餐。追忆过去,畅谈今天,让人感慨万千,真是少年离别时,白头来相会,难得呀!

我们有些老师,同学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够前来,但是我们相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和我们连在一起,我们向他们问候,向他们致敬!有的老师和同学已经英年早逝,我们向他们表示沉痛的哀悼!

还有我最感激的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培养我们的母校,永远不会忘记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回首往事,深切认识到师生情谊最真,最切!老师,我要祝愿你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50年如流星飞过,如白驹过隙。如今大家已步入古稀之年,成为银发一族了。我们要懂得养生,注意锻炼身体,播种健康,收获幸福,享受晚年天伦之乐!

今天,我们还要感谢为本次同学会付出艰辛和努力的周青宣,陈开法,李信涨,林天杯,许祥度等同学,通过这次难得聚会,把我们同学间日渐疏远的友谊又拉了回来。同学们!相逢是短暂的,友谊是永恒的,让我们把今天的聚会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最后,衷心祝愿老师们,同学们,子孙后代官运亨通,财源滚滚!衷心祝愿老师们,同学们,身体健康!永远年轻!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祝这次同学会圆满成功!祝大家中秋节快乐!谢谢大家!

知青50周年聚会发言稿3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三载寒窗同攻读,四十七年各西东。今天,在这天气宜人的日子里,我们XX县二中十级二班的同学终于在阔别近半个世纪后又走到了一起。有道是“别离就是为了今天的重逢!”这一天,我们翘首期盼了很久很久。

今天是7月3日,五十年前的今天,成为我们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们带着满腔的渴望与激情,走进我们的母校——当时的XX县二中,相聚在十级二班。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带着多年的怀念与喜悦,重新汇聚到一起。此时此刻,我们那期望已久的情思化作了激动的话语和笑声,甚至泪花。

浮云一别后,流水五十年,蓦然回首,感慨万千。五十年,我们从风华正茂的青少年,走过年富力强的中年,步进了两鬓斑白的老年,这是最难忘的一段人生。如果让历史的画面再切换到那令人难忘的中学时光,我们似乎又看到,那个三年自然灾害极其严重的时期,在XX县二中的校园里仍然荡漾着我们孜孜求索的精神和浩歌,在那挂着十级二班门牌的教室里时时都闪动着我们友爱互助的身影和纯情。为了探求知识,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我们虽然是饮食着清水淡饭、居住在简陋的宿舍,但窝窝头萝卜条,同学们互相推让,大通铺肩并肩,同学们却睡的格外香甜。

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分短暂,但是在人生的岁月中却是悠长的。自从我们踏上各自人生的征途开始,虽然大家未曾聚首,甚至少有联系,但是我们同学之间的情谊却经常萦绕在心间。因为初中三年,母校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和求知向上的阶梯,那三年的校园生活成为我们一生永远珍贵的记忆。三年里,我们凝结出的'无比纯洁而厚重的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已成为我们终生的幸福和抚慰。

在二中,我们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毕业后,为了追求理想,大家挥手相别,各奔前程。全班同学除少数继续升学或走进军营,大部分走上社会,奋斗在东西南北,挥汗于不同岗位,尽情地演绎着掖县二中十级二班学子的多彩人生。

在四十七年的时光里,我们每个同学都在滚滚红尘中体味着人生百味。在这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同学们有的历经艰辛沉浮于宦海仕途;有的成为改革开放中的弄潮儿;有的投身军旅,成为共和国的卫士;有的走上体坛、跨入艺苑,展示自己的才艺;有的走进校园,成为辛勤的园丁;有的淡泊名利,过着平静的日子;有的提前下岗,为生活再度奋争;有的终身在家乡这块热土上,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家园的建设上,等等。我们从惜别母校那一天开始,无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无论各自的经历是平淡还是坎坷,也无论社会地位是显赫还是平常,但是大家毕竟都经历了四十七年的风风雨雨,体味了生活所赋予的艰辛苦涩与幸福甘甜。这近半个世纪的岁月沧桑,洗尽了我们天真的烂漫和青春的铅华,但洗不去我们同学之间的那份深深的友谊。而且这种友谊就像一杯陈酿的老酒,越品味越浓郁,越品味越香醇。

应该说,伴随着太多的感动和真情,我们在掖县二中十级二班那短暂的三年中,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此时此刻,我们想到并更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的师长们,是他们教给了我们知识、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了我们热爱生活的信念。总之,是他们用心血铸就了我们人生的基础,用汗水洁净了我们报效国家和社会的赤诚肝胆。为此,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并没有参加今天聚会的师长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校园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学们,历史的时空让我们实践了当年的诺言,我们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文明和谐做出了主动的努力和贡献。今天我们相聚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这短暂的聚会,会使我们追忆过去的你我。大家可以在这短暂的聚会中扣紧纯洁的心灵,相互倾谈无尽的心声,凝聚永恒的情谊。

同学们,我们都是六十多岁的老年人了,不管你已经退休赋闲在家,还是为家庭和生活继续操劳,保重身体是第一位的。借此机会我向到会的各位同学,也给没有到会的同学真诚地道一声祝福,祝大家每一天都有一个美丽的心情,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谢谢同学们,谢谢!

;

难忘的知青岁月 第二组

2021年12月26日是我们71届初中毕业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的纪念日。光阴流逝,当年的知青岁月,是历史造就了知青,它曾给这一代人谱写了一曲青春时代的凯歌,铺筑一条无法选择的人生轨道。知青也造就了历史,它以成为一个时期的历史产物,并将载入历史的史册,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个美好的记忆。

五十年前,我和同学一样告别了学校,离开了城市,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我们班同期下乡共有21名同学,有19人分别来到了辽阳县柳壕公社,下乡插队务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分配在该公社转轴大队,共计五人,我被分配到该大队第四生产队。这是一段历史潮流,也是一段令人回味的峥嵘岁月,可歌可泣的历史颂歌!

回顾了五十年前的一段往事,仿佛就在眼前,就象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场面不断的呈现在脑海里,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记得1971年,国庆节过后,在校应届学生即将毕业离开学校。有一天上午9时左右,突然有人把我从教室里叫出来,引进校办白宝章老师办公室,有二位辽阳市公安局(当年称之为公安为军管会)的同志在此等候。当时我并不知情,简单聊了一会,一位公安老同志主动递给我一份人民日报,交给我手里,选了一篇文章,先让我阅读一遍,之后又让我朗读一段,被叫停后,让我叙述文章中共划分几个段落,大体内容是什么,我简单表述后,填写一张履历表。后来,我才得知他们是在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从事公安工作人员。因文革时期,家庭的成份和历史关糸十分重要。因此,在审核中,我受外祖父、外祖母的历史问题影响,被取缔入选公安系统的资格,这也是我失去留城市工作的第一个机会。外祖母生前年迈90岁高龄时,他老人家还一直感到内疚!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寻求留城的机会,所以,我又开始选择第二个机遇,当兵去,我异想天开,心血来潮的给辽阳市武装部写一封信,数天后,将我的信件和一份回复信,同时退返学校。记得,白宝章老师还亲自找我谈话劝说,现在回想起来,感到有些天真幼稚,又可笑。在文章中述说一下,让同学们知道我的一个小秘密。

大约在11月中旬左右,我们71届初中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就将开始了。在同学们都不知道实情的前题下,学校里就已经进行暗箱操作了,有的家长,托熟人做工作私下里搞运作。记得我们班主任陈万丰老师,找我谈话,非常明确,动员我说:你是班级干部要带头上山下乡,而且,你体育又好,下乡后,可以考取体育学院。更不可思异的是在660名本届毕业生中,学挍号召同学们主动积极报名上山下乡,并决定临时采取火线加入共青团组织的举措,激励应届毕业的同学们。我是第6位积极报名带头下乡的。并且,还担负着校方交给动员其他应届毕业同学下乡插队的劝说工作。

在火线上,我也光荣的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可以说,这是对我下乡,乃至步入社会,走上从军的人生道路,奠定了一定的政治基础。
70年代初期,在辽阳地区,我们71年应届毕业生,有四个面向可以分配工作,即上山下乡,进工厂,选调公安政法糸统,入读卫生学校。绝大多数同学还是下乡插队了。那年代的知青岁月是苦中作乐,有过知青生活的人都难以忘怀。知青是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独有现象。那时候工业落后,城市就业能力有限,毛泽东同志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战天斗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我们仅是一名初中毕业,文化并不高,俗称为“知青”,我也是当年千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员。

初中毕业后,我被学校首批宣布下乡到农村插队的,可以说,这也是我个人在失去尚未留城机会之后的一项自愿选择。当时有一种愿望,那就是下乡后,可以当兵到部队去锻炼,在有就是考取大学读书深造。这就是当年选择走知青道路的唯一信念。我的知青生活经历并不长久,仅有一年的时间,劳动,生活太苦太累的体验也不多,但在我人生的经历中,曾经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峥嵘岁月,对此,我一生无悔。虽然,自己下了乡,又实现了个人预期意愿,在农村我入伍参军来到了部队,军旅生活二十年,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但是,我也渴望知青上山下乡切不可重来,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历史命运所决定的!

本篇文章中,所描述的见闻,是我亲身经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并没有夸张和虚构,本人所见的凡凡事事,虽然,带有一些负能量,但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心目中,尤其是在知识青年的生活里,占有普遍性,其主要因素,就是国家贫穷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准也不高,根本没有生活质量所求,解决吃穿温饱就足够了,也许会在知青同学中产生同感。

我对知青生活的体会最为深刻,而且,终身受益的,就是练就了朴素、善良、乐观、敬业、永不认输、笑对人生的积极生活态度。

我是1971年12月27日奔赴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的,如今,己有50年了。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曾记得有一个顺口溜在辽阳市知青同学中广泛流传,即"眼望白塔尖,眼泪在眼圈,要想回辽阳,不知那一天"!

因此,在大多数知青心里,都隐藏那段知青岁月,不可忘记的历史,己成为知青同学心中的一个秘密,甚至,有的,平时心门紧闭,只在电光石明的一刹那,才会心事翻涌。尤其是女知青,回忆知青岁月,若发至感言时,也许会突然哽咽起来,满眼泪花。这就是历史的现实写照。

知识青年,是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群中,大多数年轻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文化教育。我们当年属于初中毕业,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达到初中的文化水平,被迫下乡做农民,务农几年,荒费了青春年华!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比如,大部分下乡知青在生活上不能自给,知青下乡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安置知青的国营企业人满为患,大部分招工返回都去往集体企业和从事服务行业,劳动生产率逐年下降;在人多地少的农村社队,还形成知青与农民争口粮、争工分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党和国家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知青下乡后,虽然,看到农村以及农民的落后、贫穷、丑陋、愚昧,大为震惊,个别村社的宗族歧视还很严重,我清楚的领略到此民情的实际状况的。

但当年,对于相对远离了喧嚣的革命气氛城市,转眼间来到了农村生活,对农民纯朴忠厚诚实,也感化了知青,或者说软化了知青同学们在长期革命教育下已僵化、硬化的思想与感情,多了不少人性与人情味。

我认为,知青所受到的最有意义的影响就是:认识了真实的农村与农民,认识了社会的真相、人生的真谛。但同时,信仰崩溃了,理想破灭了,对前途深感茫然。特别对下乡三年以上的老知青,在情绪上造成一些消沉低落,思想消极悲观现象,这也是历史时期客观现实的写照,在众多知青的心灵中不可抹掉的。

我所下乡插队的农村社队,相离市区大约90公里,当年,隶属辽阳市沙岭区柳壕公社,转轴大队第四生产小队,位于太子河下游,生产队有部分农戸村民,仍居住在太子河沙滩河床上,房子的地基,高于河床3米之多,主要防止洪水侵袭后,内涝的侵害。下乡所处之地,距太子河入辽河口很近,地势较低,称俗下口子,水网稻田地发达,渔塘,小溪,灌渠排水站较多,夏季雨天过后,这块土地人不亲土亲,黄黄的泥土,粘粘的贴在脚下。这里,四季农活不断,对于乡亲们来说,是生存的唯一来源和保障,可是,对于我们十七八岁的城市里成长的孩子,用幼小的身躯,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真是强加所难。我所在的大队,当年,知青26人,分别有68,70,71三届初中毕业生,分布两个青年点,汉族和回族点,男生9名,其余都是女生,年等不等,稍大的是26岁回族女知青同学叫马维坤,最小的就是我本人了,当年19岁,同时,来到青年点的,还有同班三名女生,一名男生,共计5人。我们生产小队的知青同学有几位抽调回城后,仅剩有4个女生,唯有我一个男生。下乡时,处于寒冷的冬季,刚开始干农活就是刨粪堆,一镐刨下去,使大劲也是刨个白印出来,没有效果,手麻腿软,腰酸背痛,泪洗满面,农民兄弟还暗中嘲笑我。在有就是冬天加固河渠坝提,刨冻士块,用独轮车运至坝顶,两人一个小组,刨不动土块,推不动车,只好用绳子拉车,手掌起泡,两肩磨破,一天也不出多少活,只给半个工分钱,苦不可述说,男人吗!含泪坚持。

天气逐渐转暖了,生产队队长杨俊左,知青称为三叔,50多岁,行动敏捷,干活利索,他对我非常关照,时常关心我,体贴我,有一次上工派活时,让我独自赶牛车去大队粮米加工厂去磨米面,轻闲自在,我躺在牛车上穿件被衣服,身糸一条麻绳,草帽掩盖脸上,回味无穷,似乎老牛认识路,往返都自然顺利到达。时隔不久,大地变绿,玉米地该铲头遍地了,有一次,太阳刚刚升起,我随乡亲们扛起工具去铲地了,到地方,一眼望去,地头无边,听说,一上午只能铲二条垄,我跟不上队伍,落后着急,成了除苗高手,打头带队的工头,告诉了老队长,不客气将我拿下,拒绝我铲地了。

第二天,一大早,分配我和几位年龄大的老年男女社员,去香瓜地拨尖,这次又让杨队长失望了,我把带花主干的尖都拨掉了,影响香瓜生长成熟,多次受社员们的指责!

竞管如此,干了几次不争气的农活,对我的磨练还是很大的,我不会忘记暂短的生产队干农活的那段经历。
春天,稻田插秧的季节到了,每天要徒步行走十几里的坑凹不平的乡村小路,往返稻田地插秧,除草,稻田地面积很大,四处干活的社员,人来人往,也没有厕所,农民随地大小便,我们刚下乡还有些不习惯。没有水喝,就在稻田旁边低洼处,挖个坑,将水渗透浮上来,沉淀一会,然后用手取水捧着饮用,那时,田园里没有农药,水源无污染,水质相对还是干净的。尤其,每当耙地插秧除草时,我有三怕:一怕稻田地里的鳝鱼,当地人俗称王八公子,在稻田地里多的惊人,横冲乱撞,万万没想到,现在己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二怕蚂蟥爬在腿上吸血,钻进腿脚里,三怕遇有薄冰水中,下稻田里干活,多少也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艰苦磨练,尝试了苦与累的考验,连想起来,还有些回味!
刚下乡时,青年点的生活十分简朴,居住条件和环境非常差。青年点,仅有不足300平方米的面积,内设七个房间,含一间库房储存粮食,一个走廊门厅兼厨房,其余二间为男生宿舍,另三间为女生宿会,20多名男女知青同学都容纳这个狭窄的空间里面。当年,正值冬天季节,最难以度过的,就是漫长而寒冷的日子,晚上,暗淡的灯光下,知青们非常无聊,哭的,唱的,低头思乡念亲人的,天天可见,宿舍里,无书报读阅,无收音机收听,屋内安装的喇叭,时而,出现敲打的声音,有时会听到大队传达的通知的噪音。我们青年点邻近大队部,每天晚上,我经常和几个知青同学跑到玉米杆子堆放的柴火垛内,找出来似乎发酶的玉米棒,扒成粒在火炉上烤一烤吃,用来消磨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大约在秋季,老大队部和青年点,要改建为村小学校,大队部和青年点同时要迁移到,在文革初时,拆除的破旧庙遗址处,青年点重新构建几间瓦房。因为急于搬迁,泥土未干,房间阴凉潮湿,四周墙壁上冰霜耀眼,晚上生火取暖时,屋顶开化,如雨水般的下落,四壁墙面,墙角也流淌着溶化的冰霜溶水。第二起床时,发现覆盖的被子湿透后,结成冰体,无法叠起,只好拿到室外太阳凉晒,冬天的太阳照耀时间短,化了又冻,只好,稍干一些,晚上还得继续拿到宿舍使用,男生戴棉帽子睡觉,早上起床,人下床了,帽子还冻贴在墙上,扯下来还要戴头顶上,因为,冬天太冷了!
夏天麦收季节,天气炎热,正值夏收繁忙的季节。记得有一次,几位女知青同学,拔麦子返回青年点时,手掌布满了血泡,迈着艰难的步伐回到宿舍,失声痛哭。当时,我在男生宿舍休息,听到后,心里酸酸的,顿时,了解一些情况后,会同三个男生跑到大队养鱼池,跳进养鱼池里,混动水中杂草,围捕几个鱼回来,为她们改善了生活。虽然,行为过激,但觉得心里很高兴,都是少年,男生相对比女生要坚强一些,吃苦受累,并不屈服。当年的知青生活特别艰苦,上顿下顿清水没油的白菜汤,玉米面锅贴大饼子,现在叫一锅出,锅帮上贴玉米饼子,锅底是菜汤,如此生活,在家里从未有过,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天天几乎都在含泪吃饭。每逢听说乡亲谁家杀猪了,我们男生AA制,买几斤猪肉,拿到厨房做好,找几个女生品尝一下,那就象开荤过大年。
72年12月份冬季征兵工作开始,我随大队书记田树礼,前去公社开征兵会议,我负责记录,整理材料。会议确定我们大队有三个当兵名额。这也是我首次遇有离开农村的寻找工作的机会,散会后,我主动接近部队带队干部,边做大队书记工作,我想应征入伍。部队首长和接兵干部都认可我,曾有两个部队接兵之争,都愿接收我,到他们所在部队去。可是大队田书记不同意我当兵去,他亲自对我说,现在我培养你入党,以后接我班,我一听,心里有些发慌,入了党何时才能抽调回城,还培养当农村干部,那时也不懂事,心里十分焦虑不安,并且,软磨硬泡,反复做书记工作,最后,还是应征入伍到部队了。

五十年来,我曾四次重回故里,前往我下乡插队时农村,探望仍然居住在那块沃土上父老乡亲。1974年,借我部队公出的机会,第一次返乡时,刚进村子里,就巧遇一群老乡,在聊天咨询过程中,竞然,有几位老乡还清楚的记住我,喊出我的名字,我深感非常的欣慰,这里的父老乡亲还记得我,令我终身难忘!

难忘知青岁月感悟是什么? 第三组

难忘知青岁月感悟如下:

1、岁月如白驹过隙,距离我们下放到荆门(现在是沙洋)岳山林场务农已经过去四十多年。回首往事,青葱的岁月有过冲动和彷徨,也有过理想和憧憬,更多的则是对生活的感悟,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2、我们的知青生涯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是那段生活留给我们的记忆之深刻是难以磨灭的,尤其是那些纯真年代最美好的回忆和知青彼此之间的情谊都安放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

3、尘封四十多年的知青生活,在一次聚会后,仿佛一扇沉睡多年的记忆闸门被打开,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同放电影一般,历历在目。

4、饭桌上大家有说不完的故事,也有续不尽的旧情。就在这次聚会上大家彼此有了一个约定。等油菜花开的时节,我们就回到沙洋岳山林场看看,亲自感受岳山的变化。也了却大家心中重回岳山林场这样一个多年未能实现的愿望。

5、时光荏苒,虽然无情的岁月染白了我们的青丝,彼此不再年轻,但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信条永远不变。岳山行既是一次怀旧之旅,亦是重浴灵魂之路。在沙洋和荆州的两天时间里,大家尽情释放活力,如同回到从前,又有了癫狂的时间和空间。

难忘的知青岁月 第四组

人生若没有艰辛与痛苦

生命不过是一缕风,一片云,

让逝去的青春,成为我们生活的奠基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雨历程,它虽平淡,但那独特的生命之旅在我们心中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造就了五零后这代人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个性。1971年我们这批新三届的初中生,被称为“知识青年”,安排动员到云南边陲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我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三个分别读初中和小学的妹妹,母亲已经下放到西昌“五.七”干校锻炼,父亲身体欠佳,家里决定不让我去云南支边,而是跟随父亲单位的安排到广汉县连山公社前哨大队插队落户,那一年我17岁,还正处在一个多梦的年龄,就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开启了我人生的第一步——离开大城市,到一个陌生的农村新天地,去干一番从未经历的劳动锻炼。

记得下乡的那一天,正值成都隆冬季节,寒风料峭,所有下乡的汽车都统一从人民南路广场出发,卡车上拉起鲜红的横幅,写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十七个醒目的大字,广场上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来送行的人很多,我站在卡车的前面,泪眼朦胧着向人群里张望,看到父亲牵着三个年幼的妹妹向我不停的招手,我心里想喊:再见了爸爸!再见了妹妹!但嗓子一阵哽咽,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寒风掀起爸爸的头发,一双大手和三双高高低低的小手一直在人群中不停招手,是分别似牵手,我不停的想擦干眼泪,因为泪水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想把他们看的清楚些,再清楚些,直到四个小黑点完全消失在我眼前,哭红眼的我,大脑一片空白,农村是什么样子?我要在那里做什么?
到了生产队集合后,才知道队里还没有腾出给我们知青住的房屋,女生暂时就安排在队里相对条件好的五婶家(她儿子在县政府工作)当天我们就领到了与农村土地亲密接触的生产工具,扁担、粪桶、锄头、镰刀,如同战士领到了钢枪,战场就是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看着这些只是在电影和小人书里看到过的“武器”知青们都有些激动,恨不得马上就奔赴到田间地头,垄地插苗,和农民打成一片。
生产队长看出了我们的心情,说:大家不要急,你们首要的任务是要立场坚定,坚决与“地富反坏右”黑五类划清界限,牢牢分清身边的“敌人”,高声告诉我们队里哪些人是地主?哪些人是右派分子?我感到一下子如临大敌,没想到“敌人”就在身边,心中默默的下定决心,一定要有阶级立场,牢记那些“敌人”的名字,认清他们的面目,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在广阔的天地好好锻炼,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来到农村的第一个夜晚,我记忆犹新,夜幕降临,四周一片漆黑,只有一盏油灯跳跃着,发出昏黄的亮光,大家挤在一张又硬又冷的大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隔壁猪圈的猪儿不时发出呼呼噜噜的声音,房间里弥漫着猪屎猪食混杂的气味,不知是谁发出了嘤嘤的哭声,由此引来哭声一片,一发不可收拾,直哭的睡在隔壁的五婶隔着土墙喊“学生些,莫哭了,习惯了就好了,明天还要出工哦”在朦朦胧胧中大家昏昏入睡了。
第二天拂晓,一声声响亮的哨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队长吹哨出工了,那哨声悠长而婉转,前音低沉缓慢后音高亢短促,似集合似催促,知青们争先恐后的起床,来不及洗漱,拿着锄头上工去了
特殊的哨音让时隔四十多年一想起,心里还阵阵发紧,这也许是那时留在心灵中的阴影吧!
初学干农活,真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五谷不分,韭菜和秧子混淆不清,出尽了洋相。担挑子肩上压起血包,挖泥巴,手上打起血泡,下秧田薅秧子,蚂蟥爬到腿上,拽都拽不脱。
记得第一次挑粪水到田间,要跨过几条水沟,由于摆动的姿势不协调,连人带桶一起掉到水沟,全身被粪水浸透,从沟里爬起来,顾不得擦掉溅到脸上和一对长辫子发梢上往下滴着粪水,挑上空桶,马上回去再装满,继续往田里去,打湿了的衣服和头发被太阳晒干,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要让贫下中农看不起我,褪掉城里人的娇气,融入他们之中。
记得大战红五月那段时间,抢种抢收,一天劳动10个多小时,要赶着割麦子,又要急着插秧子,生性要强的我,同农民比着干,他们割五排麦子我也割五排麦子,他们割八排我也咬牙割八排,汗水顺着发梢滴到眼睛里,刺痛的睁不开眼,看看身边俯身割麦的农民,我继续弯下腰,握镰刀的手更加快了节奏,干的正欢,不小心镰刀把小指头割破了,而且指甲也被削掉了一大块,鲜血直流,那时,农村医疗条件差,生产队没有医疗点,要到10公里以外的大队部才有,身旁一嬢嬢忙着在她衣服的布缝中找到一点“布屎”实际就是落在衣缝中的棉纤维和灰尘,放在我的伤口上,再在她的破衣服上扯下一条布条,帮我包扎起了伤口,继续割麦子,说来也怪,那伤口也慢慢的愈合了,还没有被感染。
当时知青下乡,国家只有少量补贴,对我们这些正处于长身体的十七的小青年,经常只能是上半月吃“干”,下半月吃“稀”没有菜油就吃“辣锅菜”,想改善伙食,就自己养鸡,可鸡还没有长大,又误食毒耗子的谷子,全部死光,看着长到一斤左右的死鸡子,很是心痛,不知谁说,可以吃吧,没有人反对,知青们于是三下五除二,拔毛破腹,洗净后切成小块,和青椒同炒,味道真是一个香,一上桌风卷残云,全部吃光。
那些年,广汉农村生产力很低,实行工分制,全劳动一天才挣一角多钱,妇女最高才8分钱,粮食紧缺,记得母亲在西昌“五七”干校时,来信说发现当地有一种稻子亩产量较高,回成都探亲时就带了一些种子给我,返回队里时,我把种子交给了队长,队长如获至宝,大会小会表扬我思想觉悟高,心系农村建设,其实我只是想能多增加一点产量,让大家多吃点米饭,不至于劳动时,饿的双脚打闪闪。队里特别腾出一块地,精心施肥灌水,那苗儿的确长势喜人,比其它秧苗都粗壮些,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笑容,期待着有个好收成。当稻子长穗儿时,由于西昌和成都平原日照时间的差异,最终产量没有西昌高,但还是比本地要略高些。由此,队长把我调到科研小组,做“五四零六”菌肥的生产。
夏季给棉花打农药,棉花在要结桃时,有一道工序必不可少,就是打农药,我们背上背起一个大药箱,药箱里药水有几十斤,背在身上,咣当咣当响,左手握住一个手把不停的加压打气,右手拿着喷头,向棉花喷洒农药,农药的主要成为是“六六粉”,那时没有防护用具,不戴口罩,不戴手套,有时风向变化,迎着风喷洒农药,水雾扑面而来,一天下来,直打的头昏眼花,现在想起也算命大,没有发生落下什么病来。
这些点点滴滴的经历,带给了我与现在年青人不一样的十七岁,那些略带苦涩的回忆,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倒越来越清晰,我时常想,如果没有十七岁的艰辛了和磨炼,就没有今天面对困难的淡定和冷静。
知青生活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是一个里程碑,为以后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精神支柱,“不论生活有多难,咬咬牙就会挺过”这种信念我时常与年青人一起分享,成为我的精神财富!

难忘知青岁月感悟是什么? 第五组

难忘知青岁月是作者亲身经历,故事很生动,很朴实,很富有戏剧性,一段苍凉岁月里的温情故事在感动之余,让人心酸,甚至可怜。

那是个特殊的年代,激情燃烧,意气风发,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要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一番,不难想象,其中有奋进,也有退缩。

而作者始终热情饱满,乐观向上,逆境而行,不畏艰难,不惧苦累,知难而进,一干就是廿年,由一个十七八岁的淳朴,柔弱的小姑娘在她的笫二故乡成长为国营企业的经理,那酸甜苦辣,欢乐悲喜可想而知。

难忘知青岁月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不屈不挠,荡气回肠,充满活力的人生赞歌,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怎样对待人生,怎样对待生活,只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知青往事:自那一天起,开始了我们苦涩而又令人回味的知青岁月 第六组

四十八年前的那一天,二十四辆满载着学生的车队离开了我们熟悉的校园,越开越快。车外,巍峨的群山重峦叠嶂,连绵起伏。天空中的阴云淹没了阳光,风声乍起,细雨蒙蒙。汽车驶出上百里路后,车上渐渐地安静了,再也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唱歌了。风声中夹杂着抽泣,雨珠混合着泪珠开始在腮边滚落。
每一个岔路口,车队就开始分流,渐渐地,最后只剩下四台卡车在山路上疾驶了。第三天的中午,汽车终于驶到了目的地。根据安排,我们这些同学就将分散在这一片地区内的几十个生产队里。我们从车上下来,发现广场上除了我们这些新到的知青外,几乎没有本地人,只有几个小孩正围着运送我们的大卡车,好奇的东张西望,想象中欢迎我们的人群没有出现。大家将行李从车上搬下来,都堆放在地上,然后恋恋不舍的与同行三天的驾驶员们一一话别。汽车慢慢的开动了,最终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至今我还记清楚的记得那几位老师傅眼里饱含着的泪花。

有人通知,生产队的干部们正在开会,我们就在广场上等。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会议散了,生产队的队长们陆续来到广场,各自领走了分到本队的知青。最后,广场上就只剩下我们11名分给7小队的知青了。大家围站在行李旁,像一群迷途后等待父母认领的孩子,内心忐忑不安。好在等了不久,我们也被接回到了队上,并且和房东见了面。
我的房东姓霍,五十多岁,我们叫他霍大伯。霍大伯的儿子收工回来后,我们准备开始吃晚饭。突然,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走到饭桌前,面无表情,双眼呆滞的盯着我看,让我不寒而栗。

霍大伯对她很凶,连骂带推,将她推了出去。饭后,我借口有事离开霍大伯家,来到大院里的刘队长家,向刘队长讲了这件事。刘队长告诉我,那个女人是霍大伯的妻子,是个疯子,虽然有时愿意骂人,但是从来没有做出任何过分的举动。我一听此话,死活都不敢在霍家继续住了。刘队长也没有办法,就叫我和另外一个知青一起住在大院里的冯大哥家。

冯大哥当年也就二十多岁,比我们大了七、八岁。他是个孤儿,小时从狼口逃生,至今脸上留着一道令人生畏的伤疤,因此还得到一个悲壮的绰号“马狗”。“马狗”是当地人对狼的称呼——当然这是我以后才知道的。

冯大哥很贫困,房子很少。房的上部是半间小土楼,他睡在楼下,我和另外一个知青睡在楼上。楼上平时是用来堆粮食或杂物的,也就十平方米左右。这里的居住条件显然要比霍大伯家差远了,但是住在这里,内心相对要安稳踏实一些。
当天傍晚,我们十一个知青不约而同地在广场上碰了面。大家十分关切地互相询问,倾诉着各自的遭遇。有的伤感、有的激愤,那几个女知青说着说着,都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后来我们几个男知青只好把她们一个个送回各自的房东家里。

夜深后,旷野里寒气袭人。我们好像还有许多诉不尽的衷肠,讲不完的心里话,谁也不愿离开,这是同窗数年从未有过的。但是总聚在野外也不是办法,最后有人提议,不如今晚大家就都在冯大哥家里睡。当我们把这个意思告诉冯大哥时,他很惊奇,他弄不明白,为什么这间又脏又窄的破屋,平时连鬼都不上门的,今晚会招来这么多知青呢?他始终是闹不明白的。

当晚,在一个离家千里之遥的偏僻山村里。我们五个刚刚走出初中校门的十六七岁的少年,互相依偎着在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土楼上,怀着对明天的迷惘与遐想,慢慢地坠入梦乡,从此开始了我们苦涩而又令人回味的知青岁月。

【感谢投稿的李芳荣(四川)同学】

我们的知青岁月——插队生活的苦与乐 第七组

看见大家在晁博里或发表文章或参加评论,争先恐后,热火朝天,令我非常感动。按捺不住想说两句,这时候我才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语言贫乏、文字苍白,满肚子的花蝴蝶飞不出来,可又不甘心,就凑合着写几个字,请大家也凑合着看吧。

下乡插队三年我们吃了不少苦,还记得上山开荒种萝卜,种土豆,种之前先要把荒地开出来。在陡峭的山坡上豆站不稳,还要举着镢头挖地,荒地里杂草丛生,葛条遍地,抡起镢头挖了半天才挖出一条又粗又壮的葛条根,一看,手上磨起了血泡。从山上往回走,山坡又陡又滑,我们就手脚并用坐在地上往下蹭。到了秋天背着背篓上山拔萝卜,往回走更是艰难,记不清摔过多少跤,哭过多少回。另外,锄番麦的滋味我也忘不了。三伏天我穿件短袖衬衣扛个锄头就下地了,钻在一人多高的番麦地里汗流浃背,脸上、胳膊上、手上让番麦叶子别出一道道血口子,回来洗手洗脸时疼得厉害倒吸凉气。以后再下地锄番麦我穿上长袖衣服,袖口扎紧,目不斜视头不抬地一个劲只管往前锄,扶持的代价是捂出了满身的痱子。由于我们干活始终踏实卖力,从刚开始队上给我们评工分一律按妇女辣婆(老太婆)四分、五分地给,到后来看我们跟对上的青壮男劳力一起上山收麦子、背麦子、收番麦、背番麦等等,什么活都干,而且还干得不赖,在评工分时就给我妈评到了七分、八分(比起段家磨的学姐们,我们还是逊色)。在队上时小虫虫也饶不过我们,一到夏天咬得满身疙瘩无法睡觉。我的皮肤还好,咬过后痒一阵儿就过去了,可我们队的赵任一到夏天日子就难过了。虫虫咬得她奇痒难耐,用手挠都不行。晚上她实在痒得受不了,就拿了小刀,用刀背刮被蚊虫叮咬处。在夜深人静时听她刮的那嚓嚓声让人揪心,一觉醒来她还在那嚓嚓地刮,她说刮疼了,流血了才能稍微睡一会儿。

吃苦的一段说过了,说说高兴的吧,我们包的核桃馅饺子好吃极了。做法如下:先把核桃外面的硬壳去掉,把里面贴着仁的薄皮剥去,把剥好的核桃仁放到碗里慢慢地烤黄后拿出来摊到案板上,在上面撒些面,用擀面杖把核桃仁撕碎,这时一股清香溢满厨房,大家禁不住你捏一口,我捏一口吃了起来,这才半成品就馋成这样了,然后再切上些葱花拌到里面,撒上盐搅和均匀后核桃馅就做成了。把事先和好的面拿出来,擀饺子皮儿的,包饺子馅儿的,大锅烧水下饺子的,大家一齐上阵,不一会香喷喷的饺子就吃到嘴里了。这时屋里一片寂静,大家狼吞虎咽,谁也顾不上说话,只听筷子碰碗声,不一会就有人喊:‘撑死了!’这核桃馅饺子的鲜香味永远都忘不了。

秋叶飘落,一段不能抹去的知青岁月 第八组

那时我正时风华正茂,在一所学校读高中,我和几个朋友在公园打牌,小秋和一个同学经过我们身旁,我们都被小秋的美给愣住了,她穿着朴素的布衣,扎着两条小辫,流露出一身清纯。朋友都很想认识她,但都羞于言语,几个人当中,我的胆子最大,他们让我去认识一下小秋。我壮着胆,拦住两个女孩的去路,两个女孩一惊,问我有什么事?我看着小秋说:‘表妹,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表哥李宇衡啊。’两个女孩都笑了,看着我穿着不像一个正经的学生,小秋旁边的女生说:‘小秋,你有这样的表哥吗?’小秋白了我一眼,说:‘耍流氓。’怒气冲冲地走了。虽然初次见面碰了一鼻子灰,但我却被小秋的美丽与典雅吸引了,在学校里我可是捣蛋鬼,上课迟到、早退、打瞌睡是常有的事情。因为父亲是个军官,校方也没有开除我,但经常关禁闭。我开始追求小秋,但小秋一直把我看作无赖,不愿接近我。
放学的路上,我跟在小秋的后面,忽然一个人把小秋的书包抢走了,我拼命追赶小偷,总算拿回了书包,我气喘吁吁来到小秋的面前,把书包还给了小秋。她很感激看着我,说了许多道谢的话,我当时只是傻笑,她对我有好感以后,我们开始交往。

那时搞反右派,父亲被无辜的划成右派,关进了大牢,母亲为逃脱干系,也改嫁了,家庭也很快衰落下去了。面对宽阔的房子和不能相见的父亲,我终日萎靡不振,郁郁寡欢。在一家小店,我喝得酩酊大醉,走在路上,小秋看到了,搀扶着我回到家,我抱着她,哭着向她倾诉我的痛苦,她安慰了我许多,那一夜,她没有回去,住在我家。
反右派扩大化后,社会掀起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学生开始罢课,我和小秋疯狂的玩了一阵。我们登山,在山上采摘许多荠菜花,回家炒着吃,我们在河里打鱼,却捞出了一条大蛇,小秋吓得扑在了我怀里。因为没人管,许多父母要么抓起来了,要么阶级斗争去了,所以我们经常玩得天昏地暗。

学校停课以后,国家安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门道的父母就把子女弄到部队里,没门道的就只能发配农村了。小秋的父母是司令,他让小秋充了军,我父亲是政治犯,在狱中被迫害致死,我连去农村都得把名字改了。分离的那天,我们来到学校大槐树下,说了很久的话,我虽然抱着她,但我知道已经失去了她,我们的背景发生显著的变化,她是一个地位显赫军官的女儿,而我却是一个政治犯的儿子,我们不能在一起。小秋害怕我会忘记她,咬了我一口,我们含着泪分别了。
我被送到了农村,过起了知青的日子,我分配到一户农民家中,户主很苛刻,经常让我们知青干一些重活。早上天刚亮,就叫我们挑牛粪到田间施肥,遇到肥料不够时,我们就到山下拾牛粪,忙完了,给我们一口稀饭,自己却是米饭加小白菜。吃完了,我们又要到田间忙碌,播种、松土、锄草,大家顶着日头,又吃得少,很多知青都中暑了。在众多农活中,最令我们高兴的就是放羊,把羊群赶到山上就可以玩了,我们采野果子,爬树,肚子饿时,也偷点农民的番薯。也可以斗羊,把双手放在羊角上,它们就朝你顶,一般人还不是它们的对手。

我住的农民家中,户主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小叶有双迷人的大眼,脸像山里的水一样,纯洁透亮,头上常常插着野花。她不像户主那么吝啬,常常给我们知青送些水果鸡蛋。知青在农民心中多半是好吃懒做得人,我们为他们工作,得到的食物很少,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知青还得乞讨。有一次,我们跑到县城乞讨,不但没讨到食物,还挨了一顿打,我们回到破陋的知青屋,饥肠辘辘地骂天骂地,很多人都流出泪。正在这时,小叶端着一盆鸡汤来到知青屋,原来她看到知青没讨到饭,心里很着急,就把家里的一只鸡杀了,炖成汤给我们吃,我们都很感动,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把汤也喝的精光。
我到山上放羊,不小心踩到一条蛇,被蛇咬到了腿,我感觉头晕目眩,昏了过去。当我醒来时,我脚下缠着绷带,头好晕,一女知青走过来对我说:‘你总算醒了,多亏了小叶及时把你的毒汁吸出来,才保住你这条命。’我撑起身体,问:‘小叶呢?’女知青说:‘她为了救你,也中毒了。’‘什么?’我大惊,女知青说:‘现在已没什么事了,吃了户主采摘的草药,已经醒过来了,你也把这药喝了吧。”女知青扶着我把药喝了。小叶脸色蜡黄地来到我身旁,用柔弱的声音和我说了许多话,多半是些让我放心,伤很快就会好的话,我很受感动。

由于知青要去务农,只有我们两个伤病在农家屋里,她常跑到知青屋里和我谈天说地,她一会儿说,山上的杜鹃花开了,火红火红的,蝴蝶在花上面飞来飞去的。一会又说,隔壁王大叔的母猪生了十几头猪仔,猪仔睡觉排成一条直线,并且头朝一边,很是讲究。她说的眉飞色舞,我看到她轻婀的身姿,迷人的大眼,感觉她是如此美丽与可爱,爱情的种子开始在我俩身上萌芽。
知青的日子很苦很累,大家纳凉的时候,总是谈论,谁走了,自己什么时候走,谈得好抑郁好沉重,许多知青都走了,但因为我的政治问题,领导总不批我。每次来信,小叶总是第一个看信,看看有没有我的来信,确定没有时,她总显得很轻松,她是害怕我走。我想我这辈子是走不了了,只能呆在农村了,我开始修葺知青屋,打扮土墙,小叶看着我真的有可能要住下来了,也来帮我忙。

知青的日子虽然很苦,但因为小叶的陪伴,我却不觉得劳累。我和小叶把羊群赶到山上,小叶很喜欢花,经常把鼻子贴在花上,一副很陶醉的样子,她在花丛中的样子真的好美,像个花仙子。我把采摘的鲜花送给小叶,她总是很欢喜,然后脸羞得通红。一次,她在采摘一束鲜花时,脚下一滑,挂在悬崖边,我赶忙跑过去,把她拉上来,她把手上紧捏的鲜花给了我,我看着鲜花,心里很受感动,轻骂着她:‘傻瓜,连命都不要了,还要什么花。’她傻笑着垂下了头,那是一束很美的紫云英。
小叶的父亲极力反对小叶和我在一起,只因为我是一个知青,但我俩还是偷偷在一起。纳凉的时候,小叶跟我说她怀孕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悲是喜,在我内心里其实还是向往城市生活的,但回归似乎遥遥无期。小秋来了一封信,叫我回去,我说我有了心仪的女孩,她怀上了我的孩子,不会回来了。

就这样春种秋收过了一年,父亲平反了,小秋的父亲派人接我回去,我和小叶,最后一次来到山头,游遍了山头的每处地方。小叶对我说:‘青岗,为什么要走?’我说我也不想,但是身不由己。她哭着用小巧的拳头捶打着我的胸,那一刻,我也流泪了。
走的那天,小叶送了我很久,眼圈都哭红了,我拉着小叶的手说:‘小叶,等我在城市安顿后,我就回来接你,你等我。’她流着泪,点了点头。我就这样一步三回头离开了村庄,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城市。

回到家后,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小秋站在家门口,旁边拉着一个小孩的手,原来小秋在去部队之前就已经怀上了我的孩子,我却茫然不知。小秋劝我把她忘了,从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我想我和小叶毕竟是两个世界的人,我不可能每天听她讲村上邻里的事,他也听不懂我讲的历史地理。
中国开始了四个现代化建设,我在小秋的帮助下,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我苦心经营这家公司,整日的忙碌,一晃几年就这么过去了,但我时常惦记着小叶。我趁着休息时间,再次来到农村,景象依旧,只是知青屋上了锁,我来到那户农家,户主一见我来,就破口大骂,骂我毁了小叶的幸福。我追问小叶哪里去了?户主说,她嫁到城市里去了,叫我永不要去找她。我和小叶就这样分离了,但那层悸动仍珍藏在心底,若干年后,我们再次相遇,她说她来找过我,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她不知道我下乡使用的是假名,所以很难找到我。小叶嫁给了城市的低收入者,过着艰苦的生活。她和丈夫含辛茹苦把我和她的女儿抚养长大,在一次车祸中,她丈夫去世了,母女俩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

难忘知青岁月感悟怎么写? 第九组

写作思路:通过体验知青的生活,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

正文:

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我也曾经历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天,和儿子在家闲聊,聊起我曾经难忘的知青生活。那是我在富民当知青发生的事。那时,父亲在个旧市委工作,母亲的单位属于省商业厅。

我随母亲的单位到了安排的知青点——昆明市富民县者北乡罗勉公社罗桂生产队,我们知青户前前后后有三批知青,我和另外一个女知青是这三批知青的中间一批。那个女知青比较娇气,来了几个月就长期告病在家。

我之前那批知青有三个人,在知青户,我们四个人(两男两女)吃一锅饭,谁往家里带来吃的,都是大家分享。他们还教我烧灶、煮大锅饭,煮猪食。

上山砍柴,都是他们砍得最多,挑的趟数最多。我们四个人吹拉弹唱个个都行,晚上除了生产队里开会之外,我们都在一起又拉又唱,我们还是公社宣传队的骨干,我拉二胡、小赵吹笛子、小桂独唱、小张舞蹈。后来他们离开生产队的时候,我帮他们背着行李走了一段山路,彼此依依不舍。

难忘知青岁月感悟怎么写? 第十组

1、孤单从一开端就注定要用毕生去承当,无人能懂。

2、岁月的艰辛,感情的波动;人性的贪婪;欲望的魅惑;家庭的琐碎;无一不给人以沉思与压力。让人感慨或纠结,也让人无奈与迷惘。

3、岁月的流逝,那些曾经的往事,是否还记得它呢,如今的伤感和走过的路,感情和事业的撞击下,会随着岁月而变淡,时光的书卷因年久而变得模糊不清,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4、岁月,对人来说,是一样人捉摸不到的东西。然而,就是这样东西,使人更珍惜自己的时光。如果,岁月可以给每一个人愿望。我希望,岁月可以倒转。

5、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动着的,不仅仅是你身体里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时间。听,一丝丝抽尽,缓慢却又急促,带着你,由青春步入衰老。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