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0)规定:年龄60岁以上,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血压测量结果是收缩压≥140mmHg(18.7千帕)或舒张压≥90mmHg(12.0千帕)者称为老年人高血压病。 老年高血压病人作为高血压病的一种特殊群体,近年来对它的研究与防治受到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其糖尿病、主动脉钙化、心肌梗死、脑卒中、间歇性跛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同龄血压正常的老年人。 且收缩压随年龄而增高,发生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较舒张压升高的危险性更大。另外.老年人高血压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具有某些特殊性。 老年人高血压大多属于轻型,恶性或急进型者罕见。老年人高血压比年轻者相比较多合并有其他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 老年人高血压在临床表现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高。以前认为舒张压增高比收缩压增高更具有危险性,而且临床上也常把收缩压升高,看成是一种由于人的自然衰老,血管弹性减退所致的良性过程。但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越高,心脑血管并发症就越多,死亡率就越高,特别是脑卒中更为多见。因此,收缩压升高也是十分危险的。 (2)血压波动大。由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化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机制敏感性降低,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尤其是收缩压。血压波动不仅在长时期内较明显,在24小时内的波动也大于年轻患者。而且季节性波动较大,一般表现为夏季低,冬季高。 (3)体位性低血压。一般认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功能减退有关。如卧位高,坐位低;睡眠时低,睡醒时高;排大小便时高。 也有人认为这个情况与老年人植物神经对体位变换的调节失常有关。 (4)并发症多且严重。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障碍明显,心排血量降低,因此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老年人肾功能异常在伴有高血压时发生更早更严重的临床异常表现。 (5)假性高血压。老年人间接测压法测量血压,由于气囊压不住僵硬的肱动脉,有时可有读数过高,产生“假性高血压”。 对于轻度收缩压增高者,我们主张采取非药物治疗,若非药物治疗无效,收缩压增高明显者,则应给予药物治疗。对于单纯收缩压增高者,首选何种药物为佳,目前尚无统一意见,多数倾向首选噻嗪类利尿剂。若无效则应进行联合用药或阶梯治疗方案。也有人主张用中草药制剂。 但由于老年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特别注意降压药的副作用。因老年人代谢和内环境平衡功能呈生理性退化,故可影响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对降压药物的选择,应尽可能选用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药物,并且从较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是否增减剂量。不论选用何种降压药,均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根据血压波动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同时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脑、肾功能,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一般来说,老年人高血压具有如下特征 (1)老年人高血压的收缩压波动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那些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减弱所造成的。 (2)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会在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中逐步升高。 (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高血压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较差,更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4)老年人高血压主要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性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脑卒中的发生也比较频繁。 (5)老年人β受体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较好,但会有引起心动过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6)老年人对血容量减少和交感神经抑制会相当敏感,这可能与老年人的心血管反射损伤有关。 (7)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的初始剂量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小,间隔时间也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长。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也不应降得太慢,否则就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用不利。 (8)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较低,在药物治疗时容易引发抑郁症,故应避免选用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1)收缩期血压升高明显。 (2)急进型高血压非常少见,但并发中风及急性心肌梗死的频率高。 (3)每日之中及不同季节之中,血压升高的幅度变动较大。 (4)治疗反应具体病人的差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