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宇宙速度分别为7.9km/s ,11.2km/s ,16.7km/s。 地球上的物2113体要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环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需要的最小速度5261是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公里/秒,是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地面物体获得这样的速度即能沿一条抛物线轨道脱离地球。 第三宇宙速度地球上物体飞出太阳系相对地心最小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的大小约为16.6公里/秒。地面上的物4102体在充分利用地球公转速度情况下再获得这一速度后可沿双曲线轨道飞离地球、 当它到达距地心93万公里处,便被认为已经脱离地球引力,以后就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运动。这个物体1653相对太阳的轨道是一条抛物线,最后会脱离太阳引力场飞出太阳系。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宇宙速度分别是:7.9km每秒,11.2km每秒,16.7km每秒,110-120km每秒。 1、第一宇宙速度 众所周知,第一宇宙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绕行速度),其速度为7.9km每秒。 2、第二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其速度为11.2km每秒。 3、第三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速度为16.7km每秒。 4、第四宇宙速度 所谓第四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银河系的引力束缚,飞出银河系所需最小初始速度,大约为110-120km/s,指在银河内绝大部分地方所需要的航行速度。 扩展资料: 第二宇宙速度计算方式: 假设在地球上将一颗质量为m的发射到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为V;此时卫星绕太阳运动可认为是不受力,其他星体距离地球无穷远;认为无穷远处是引力0势面,并且发射速度是最小速度,则卫星刚好可以到达无穷远处。 由动能定理得:1/2*mV^2-GMm/r^2 =0,解得V=√(2GM/r^2),这个值正好是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 第三宇宙速度计算方式: G*M*m/r^2 = m*(v^2)/r G引力常数,M被环绕天体质量,m环绕物体质量,r环绕半径,v速度。 得出v^2 = G*M/r,月球半径约1738公里,是地球的3/11。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是1.68km/s。再根据:V^2=GM(2/r-1/a) a是人造天体运动轨道的半长径。a→∞,得第二宇宙速度V2=2.38km/s. 一般:第二宇宙速度V2等于第一宇宙速度V1乘以√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六宇宙速度
五种宇宙速度的意义如下: 1、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为7.9Km/s。 2、第二宇宙速度是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场所需的最低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的大小为11.2km/s。 3、第三宇宙速度是航天器脱离太阳引力场所需的最低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的大小为16.7Km/s。 4、第四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飞出银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第四宇宙速度的大小约为110-120km/s。 5、第五宇宙速度指的是航天器从地球发射,飞出本星系群的最小速度。由于本星系群的半径、质量均未有足够精确的数据,所以无法估计数据大小。 扩展资料: 第四宇宙速度的展望 由于人类对银河系所知甚少,对于银河系的质量以及半径等也无法取值,120km/s的数值为在银河系内的绝对脱离速度,用作代表第四宇宙速度。第四宇宙速度的准确值至今无法确认。 人类发明空间航天器后,开始提高速度,提出达到的三种宇宙速度已经完成。于1948年达到第一宇宙速度,1955年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969年达到了第三宇宙速度。 其中,第一、二、三宇宙速度分别为7.9Km/s,11.2km/s,16.7km/s。目前,人类还没能实现第四宇宙速度。但已经在努力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宇宙速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四宇宙速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五宇宙速度
从研究两个质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出发,人们通常把航天器达到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1) 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秒。航天器在距离地面表面数百公里以上的高空运行,地面对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时要小,故其速度也略小于V1。
第二宇宙速度(V2) 当航天器超过第一宇宙速度V1达到一定值时,它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场而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这个速度就叫做第二宇宙速度,亦称逃逸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二宇宙速度V2=11.2公里/秒。由于月球还未超出地球引力的范围,故从地面发射探月航天器,其初始速度不小于10.848公里/秒即可。
第三宇宙速度(V3) 从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飞出太阳系,到浩瀚的银河系中漫游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就叫做第三宇宙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三宇宙速度V3=16.7公里/秒。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选择航天器入轨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方向一致时计算出的V3值;如果方向不一致,所需速度就要大于16.7公里/秒了。可以说,航天器的速度是挣脱地球乃至太阳引力的惟一要素,目前只有火箭才能突破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从地球表面发射的航天器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引力或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速度.
能环绕地球在最低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千米/秒,
脱离地球引力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
飞出太阳系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约为16.7千米/秒.
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为16.7千米/秒.
环绕速度和逃逸速度也可应用于其他天体.例如计算火星的环绕速度和逃逸速度.只需要把公式中的m.r.g换成火星的质量.半径.表面重力加速度即可.
第一宇宙速度(V1) 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两个别称: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在一些问题中说,当某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则说明该航天器是沿着地球表面运行的。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秒。航天器在距离地面表面数百公里以上的高空运行,地面对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时要小,故其速度也略小于V1。
二宇宙速度--当物体(航天器)飞行速度达到11.2千米/秒时,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离地球进入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再绕地球运行。这个脱离地球引力的最小速度就是第二宇宙速度。各种行星探测器的起始飞行速度都高于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2) 当航天器超过第一宇宙速度V1达到一定值时,它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场而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这个速度就叫做第二宇宙速度,亦称逃逸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二宇宙速度V2=11.2公里/秒。由于月球还未超出地球引力的范围,故从地面发射探月航天器,其初始速度不小于10.848公里/秒即可。
第三宇宙速度--从地球起飞的航天器飞行速度达到16.7千米/秒时,就可以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脱离太阳系进入更广漠的宇宙空间。这个从地球起飞脱离太阳系的最低飞行速度就是第三宇宙速度。
如果想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者大于16.7km/s,即第三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3) 从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飞出太阳系,到浩瀚的银河系中漫游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就叫做第三宇宙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三宇宙速度V3=16.7公里/秒。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选择航天器入轨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方向一致时计算出的V3值;如果方向不一致,所需速度就要大于16.7公里/秒了。可以说,航天器的速度是挣脱地球乃至太阳引力的惟一要素,目前只有火箭才能突破该宇宙速度。
所谓第四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飞出银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约为二百八十三公里每秒,指在银河内绝大部分地方所需要的脱离速度。如充分利用太阳系围绕银心的转速,最低脱离速度可为八十二公里每秒。由于人类对银河系所知甚少,这个数字还需要很久才能形成公论。目前认为为二百八十三公里每秒,此数值为在银河系内的绝对脱离速度。
从研究两个质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出发,人们通常把航天器达到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1) 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秒。航天器在距离地面表面数百公里以上的高空运行,地面对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时要小,故其速度也略小于V1。 第二宇宙速度(V2) 当航天器超过第一宇宙速度V1达到一定值时,它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场而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这个速度就叫做第二宇宙速度,亦称逃逸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二宇宙速度V2=11.2公里/秒。由于月球还未超出地球引力的范围,故从地面发射探月航天器,其初始速度不小于10.848公里/秒即可。 第三宇宙速度(V3) 从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飞出太阳系,到浩瀚的银河系中漫游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就叫做第三宇宙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三宇宙速度V3=16.7公里/秒。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选择航天器入轨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方向一致时计算出的V3值;如果方向不一致,所需速度就要大于16.7公里/秒了。可以说,航天器的速度是挣脱地球乃至太阳引力的惟一要素,目前只有火箭才能突破该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 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发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以下记为v1。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秒。但在精确计算中,航天器在距离地面表面数百公里以上的高空运行,地球对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时要略小,故其速度也略小于v1。 2、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 当航天器超过第一宇宙速度v1达到一定值时,它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场而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这个速度就叫做第二宇宙速度,亦称脱离速度。所谓摆脱地球束缚,就是几乎不受地球引力影响,这与处于离地球无穷远点的位置得情况等价。 3、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 从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飞出太阳系,到浩瀚的银河系中漫游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就叫做第三宇宙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三宇宙速度V3=16.7公里/秒。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选择航天器入轨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方向一致时计算出的V3值;如果方向不一致,所需速度就要大于16.7公里/秒了。 4、第四宇宙速度:约约为330千米/秒 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飞出银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约为550km/s,这个数据是指在银河系内绝大部分地方所需要的航行速度。但如充分利用太阳系的线速度以及地球的线速度,最低航行速度可减小为330km/s。 5、第五宇宙速度:约1500--2250千米/秒 就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水平来说,科学家估计本星系群直 径大概有500-1000万光年,照这样算,应该需要1500-2250km/s的速度才能飞离,但这个速度以人类于21世纪的科学发展水平,至少要几百年才能达到,所以在21世纪来看还无法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