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妇女是指处于生育时期的妇女。
妇女生育年龄的界限取决于妇女的生理状态,妇女通常在14或15岁月经来潮,50岁左右绝经,所以人口统计中一般以15—49岁为妇女生育年龄。
美国把育龄妇女的上限定为44岁,因为45—49岁的妇女在生理上虽然有生育的可能,但实际生育甚少。如美国,1974年,45—49岁妇女生育率仅为0.3‰,故略而不计。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突尼斯、厄瓜多尔等,在70年代,45—49岁的妇女生育率则分别高达34.8‰和25‰。所以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把育龄妇女规定为15—49岁。
育龄妇女是处于生育年龄的妇女。 妇女生育年龄的界限取决于妇女的生理状态,妇女通常在14或15岁月经来潮,50岁左右绝经,所以人口统计中一般以15—49岁为妇女生育年龄。 其中,20~29岁属于生育旺盛期。生育期又称性成熟期,是女性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也是最重要而又最繁忙的阶段。她们要经历结婚、怀孕、分娩、产褥及哺乳等特殊生理过程。 扩展资料: 对于育龄女性,尤其是准备生孩子的,不妨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生育相关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常规的妇科超声可以了解子宫、附件(卵巢、输卵管)情况,能了解是否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积水等可能导致不孕的因素。不过,为了更好地了解卵巢的储备情况,欧建平教授建议,“最好做阴超(阴道超声),看得更清楚”。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育龄妇女 参考来源:人民网--育龄女性须多关注生殖健康
2022中国各年龄段妇女数量为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常按年龄大致分成:婴儿出生至1岁,幼儿1至4岁,儿童5至11岁,少年12至18岁,青年19至35岁,中年36至59岁,老年60以上。妇女,在官方辞典中,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信息可知: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为1.3。该数据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影响,低生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表示,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这就意味着从生育意愿上看,妇女愿意生1.8个孩子,但是实际上只生育了1.3个,中间有0.5个生育意愿还没有很好释放出来。如果我们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解除育龄人群的生育顾虑,那么这部分生育意愿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育龄妇女广义上理解为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一般将育龄妇女的年龄界定为15-49周岁。 女性在育龄阶段已建立规律的周期性排卵,生殖器官及乳房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是卵巢生殖机能与内分泌机能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性功能最旺盛的阶段。 正常女性受孕的可能性,一个月经周期约为20%-25%,一年内可达80%-90%,18个月内可达93%-95%。生育力与女性年龄呈正相关,医学领域认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1-29岁。 生育年龄推迟 生育年龄推迟是全球性问题,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生育报告显示,全美20-24岁生育率从1980年的115.1‰下降到2011年的85.3‰,而35-39岁的生育率则从1980年的19.8‰增长到2011年的47.2‰。整体来看,美国20-29岁生育率在下降,而35-44岁高龄女性的生育率在上升。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代表,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女性生育年龄普遍推迟,同时近年来国家大幅度调整生育政策,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导致大量的高龄女性再次生育。有报道称,我国育龄妇女的初孕年龄上升到了26.8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育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