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克兰和俄罗斯打架的直接原因:乌克兰加入北约。曾经的乌克兰,和俄罗斯一样都是苏联的加盟国,两国同出于斯拉夫民族,但在此后的几百年,两个国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在经济发展文化语言方面都出现明显差异,俄乌开始结怨。历史上,顿巴斯等地区一直以俄罗斯族人为主。但赫鲁晓夫执政后,苏联正式将顿巴斯划入乌克兰版图,这也为苏联解体后的边界争端埋下了隐患。
2、乌克兰和俄罗斯打架的原因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乌克兰东部主要是俄罗斯族,比较亲俄,希望俄乌保持良好关系,甚至希望东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西部主要是乌克兰族,比较亲西欧,向往欧盟国家的生活,希望乌克兰加入欧盟。而俄罗斯显然是支持俄罗斯族的,所以同乌克兰发生了冲突。
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原因是复杂的历史原因叠加地缘政治变化所致。
第一个方面是历史渊源。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联系紧密。在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的主要政治领导人与俄罗斯相对来说维持着比较密切、一定程度上互相认可的合作关系。
但后来由于乌克兰政治取向变化,转向亲西方并试图依美制俄,导致乌内部族群矛盾凸显,也导致了俄乌的政治关系陷入对立状态。俄罗斯担忧一个亲西方的乌克兰甚至有可能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缓冲带完全消除,使西方军事力量彻底直抵家门口,从而将成为俄罗斯的战略性的直接威胁。
从这个历史发展的渊源来看,俄乌两国的历史纠葛导致乌克兰内部亲俄罗斯的顿巴斯地区寻求分离,而乌克兰变成俄罗斯与西方对抗的前沿阵地。显然乌克兰的这种变化导致俄乌关系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
第二个方面,是国际政治变化导致的结果。首先是跨大西洋及欧洲与俄罗斯存在一种结构性的矛盾,这包括俄罗斯和北约、俄罗斯和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结构性矛盾。目前来看,在美国的不断挑动刺激下双方陷入直接对抗的状况。
从西方国际政治传统来看,欧美国家有一个地缘政治理论的概念,认为俄罗斯作为陆权国家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一直对欧洲国家乃至两岸大西洋国家构成一种由陆向海的巨大压制力。这个状况上百年来一直就存在。
冷战期间的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对欧洲或者北约国家保持着一种突出的压制性地缘优势。西方国家为消除这种威胁,试图通过北约东扩的方式,尽可能地要把这种威胁源往外推,乃至于一直东扩到俄罗斯边界上,从而大大限制俄罗斯的战略行为,以保证北约或者欧洲的绝对安全。
美国在冷战期间就形成了一种控制亚欧大陆“边缘地带”,来压制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到今天来看,美国试图利用欧洲大国与俄罗斯忧虑,挑动欧洲盟国与俄罗斯对立。
美国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拉住欧洲,把德法等欧洲大国纳入到美国的地缘战略轨道,支撑美国的盟主地位,全力服务于美国追求全球领导地位的战略利益。为此,美国需要把俄罗斯作为重要的战略对手,并将俄罗斯推入与欧洲对抗的陷阱中,从而掌控欧洲。
第三方面,是由目前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的复杂变化所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周边出现了一系列独立主权的国家,但这些国家与俄罗斯存在着复杂的历史渊源。地缘的临近和历史的相连,导致俄罗斯的周边国家和俄罗斯本身就形成了地缘政治性的一种矛盾。
俄罗斯在其周边三个方向上存在着复杂的地缘关系,一是中亚区域,前不久的哈萨克斯坦动荡和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介入就是例子;二是高加索地区,2008年曾爆发过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三是乌克兰所在的东欧地区,这里的地缘关系与俄罗斯生死攸关,最为要害。
乌克兰局势最新信息
1、俄罗斯国防部:正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乌克兰的军事设施和航空部队
2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正在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乌克兰军队的军事基础设施、防空设施、军用机场和航空部队。另外,俄罗斯国防部说,对乌克兰的打击未危及平民安全。
2、俄军登陆行动开始于黑海和亚速海
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军事设施遭导弹袭击。黑海舰队在亚速海和敖德萨海的登陆行动已经开始。目前,俄军已突破哈尔科夫州界,哈尔科夫乌军指挥所遭到火箭弹袭击。
3、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说,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
4、乌克兰已宣布关闭全国领空
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克兰管理部门宣布关闭全境领空。稍早前,俄罗斯航空管理部门已通知各民航公司,已关闭与乌克兰接壤地区的领空。
以上内容参考 中新网-俄乌“相煎何急”?专家:历史渊源叠加复杂现状所致
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什么会有冲突既有民族遗留问题,也有政治冲突。 为什么这么说?看下去,有点长哈。 一、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分分合合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属东斯拉夫民族,“乌克兰”一词最早见于《罗斯史记》(1187年)意为“边陲之地”,在9-12世纪的基辅罗斯时期他们和俄罗斯族一样被称为罗斯人,“边陲之地”指的是南罗斯加利西亚沃伦地区,生活在“边陲之地”的罗斯人,随着“乌克兰”这一称谓逐渐的扩展,也逐渐将地理概念演变成语言概念和民族概念,到15世纪乌克兰民族已经形成了单独的民族特性——有自己的语言、生活地域并形成经济、政治和宗教特征。 俄罗斯族也是罗斯人,之所以在族名前多了个“俄”,是因为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为“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属欧罗巴人种,公元1世纪时被罗马史家称为“维勒底人”,即我国古代称的“罗刹”。 公元初,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每个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他们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从事耕作,集体饲养牲畜,狩猎和打鱼,一切问题由氏族大会决定。直到公元862年才有了以本族群为主体的君主制国家,因为首都在基辅,也被称为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是它们共同的摇篮。 10世纪初,基辅罗斯不断扩张,版图东至伏尔加河口,经克里米亚半岛迄多瑙河口,北起拉多加湖,循波罗的海沿岸,南临草原,盛极一时,接纳东正教,创立罗斯法典。 13世纪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入侵,在东欧建立了钦察汗国,罗斯人与其他民族的联军被打败,罗斯人臣服于钦察汗国,基辅罗斯被分裂成几个部分;一部分罗斯人的发展重心转移至东北部莫斯科一带。 但随着罗斯人的发展重心转移至东北部莫斯科一带的转移,这里也便有了“边陲”的意味。此后,乌克兰与俄罗斯一直是分分合合,乌克兰在狭缝中艰难生存,为抵抗波兰入侵,1654年通过《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此后300多年乌克兰的文化逐渐和俄罗斯统一,1922年乌克兰加入苏联(西部乌克兰1939年加入),苏联解体后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大批军事装备,但是由于全面否定俄乌合并后的300年历史,国内乌族与俄族对立,从总统制到议会制,又从议会制到总统制,乌克兰政局一直处于动荡状态,不能形成合力。 执权者完全跪拜西方意识形态,亲西方与亲俄的严重对立,民粹横行,舆论被西方操纵,后来美国和俄罗斯与乌克兰合作实现该国无核化,失去了博弈的筹码,最后沦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 二、战略地位 1949 年北约成立,以美为首的北约在90年代初提出东扩战略。此后该联盟不断扩大到 30 个国家,甚至包括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乌克兰跟俄罗斯是邻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美国自冷战以来就一直视俄为威胁,拉拢乌可以抑制俄罗斯,何乐而不为,而俄罗斯将北约东扩描述为“对俄罗斯的生存威胁”,亲美自然想加入,后由于出于俄乌关系的考量,以及其他种种原因暂告一段落。 乌克兰作为俄罗斯西南部国土面积最大的邻国,是俄罗斯在面对北约军事威胁时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也几乎被俄视为“最后的安全屏障”。 三、冲突 2014年2月起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战争,由俄罗斯控制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俄语地区的亲俄势力与乌克兰政府军交战,要求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在经过公投后宣布独立并随后加入俄罗斯联邦,而顿涅茨克州及卢甘斯克州等地亲俄民众也占领了政府建筑物并升起俄罗斯国旗。 因此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乌关系就一直紧张。 2022年2月11日媒体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在与欧洲盟友的视频会议中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日期是2月16日,16日俄罗斯不但没入侵反而撤走了一部分军人;于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俄罗斯可能在2月20日前“入侵”乌克兰,呼吁美国公民应在未来24小时至48小时内离开乌克兰。 这下乌克兰彻底绷不住了,俄罗斯还没打过来,他们反倒是主动开火了,西方真给了他们这么大的勇气信息?也不想一下险恶用心,那边正看着乐呢,愁没借口呢,也不怕把自己玩没了。
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原因是复杂的历史原因叠加地缘政治变化所致。 第一个方面是历史渊源。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联系紧密。在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的主要政治领导人与俄罗斯相对来说维持着比较密切、一定程度上互相认可的合作关系。 但后来由于乌克兰政治取向变化,转向亲西方并试图依美制俄,导致乌内部族群矛盾凸显,也导致了俄乌的政治关系陷入对立状态。俄罗斯担忧一个亲西方的乌克兰甚至有可能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缓冲带完全消除,使西方军事力量彻底直抵家门口,从而将成为俄罗斯的战略性的直接威胁。 从这个历史发展的渊源来看,俄乌两国的历史纠葛导致乌克兰内部亲俄罗斯的顿巴斯地区寻求分离,而乌克兰变成俄罗斯与西方对抗的前沿阵地。显然乌克兰的这种变化导致俄乌关系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 第二个方面,是国际政治变化导致的结果。首先是跨大西洋及欧洲与俄罗斯存在一种结构性的矛盾,这包括俄罗斯和北约、俄罗斯和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结构性矛盾。目前来看,在美国的不断挑动刺激下双方陷入直接对抗的状况。 从西方国际政治传统来看,欧美国家有一个地缘政治理论的概念,认为俄罗斯作为陆权国家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一直对欧洲国家乃至两岸大西洋国家构成一种由陆向海的巨大压制力。这个状况上百年来一直就存在。 冷战期间的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对欧洲或者北约国家保持着一种突出的压制性地缘优势。西方国家为消除这种威胁,试图通过北约东扩的方式,尽可能地要把这种威胁源往外推,乃至于一直东扩到俄罗斯边界上,从而大大限制俄罗斯的战略行为,以保证北约或者欧洲的绝对安全。 美国在冷战期间就形成了一种控制亚欧大陆“边缘地带”,来压制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到今天来看,美国试图利用欧洲大国与俄罗斯忧虑,挑动欧洲盟国与俄罗斯对立。 美国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拉住欧洲,把德法等欧洲大国纳入到美国的地缘战略轨道,支撑美国的盟主地位,全力服务于美国追求全球领导地位的战略利益。为此,美国需要把俄罗斯作为重要的战略对手,并将俄罗斯推入与欧洲对抗的陷阱中,从而掌控欧洲。 第三方面,是由目前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的复杂变化所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周边出现了一系列独立主权的国家,但这些国家与俄罗斯存在着复杂的历史渊源。地缘的临近和历史的相连,导致俄罗斯的周边国家和俄罗斯本身就形成了地缘政治性的一种矛盾。 俄罗斯在其周边三个方向上存在着复杂的地缘关系,一是中亚区域,前不久的哈萨克斯坦动荡和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介入就是例子;二是高加索地区,2008年曾爆发过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三是乌克兰所在的东欧地区,这里的地缘关系与俄罗斯生死攸关,最为要害。 乌克兰局势最新信息 1、俄罗斯国防部:正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乌克兰的军事设施和航空部队 2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正在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乌克兰军队的军事基础设施、防空设施、军用机场和航空部队。另外,俄罗斯国防部说,对乌克兰的打击未危及平民安全。 2、俄军登陆行动开始于黑海和亚速海 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军事设施遭导弹袭击。黑海舰队在亚速海和敖德萨海的登陆行动已经开始。目前,俄军已突破哈尔科夫州界,哈尔科夫乌军指挥所遭到火箭弹袭击。 3、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说,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 4、乌克兰已宣布关闭全国领空 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克兰管理部门宣布关闭全境领空。稍早前,俄罗斯航空管理部门已通知各民航公司,已关闭与乌克兰接壤地区的领空。 以上内容参考 中新网-俄乌“相煎何急”?专家:历史渊源叠加复杂现状所致
原因很简单,美国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 一是牵制和消耗俄罗斯,通过制造麻烦,来拉进俄罗斯,让俄罗斯陷入危机四伏中,既可以没有成本的消耗俄罗斯,又可以让俄罗斯陷入困境中,无力顾及其他地区,便于美国摆脱对方。 二是拉近和绑架欧洲盟国,让欧洲盟国更加依赖美国,因为俄乌紧张,单凭欧洲的实力,难以抗衡俄罗斯,这样欧洲就更需要和依赖美国,套牢欧洲不让他们与美国离心离德,利用欧洲借力打力,为美国战略转移和布局,充当马前卒。 美国之所以打压俄罗斯,其惧怕斯拉夫人的心里是与生俱来的,从拿破仑到现在的美国,他们对俄罗斯的战争和斗争,以经持继两个世记。这是历史上最顽强的,最不可猜测的争斗。俄罗斯国土面积广扩,资源丰富的很,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家,对俄罗斯和资源想法设法想的到,这也是其中的原因。 美国拱火俄乌,自有其政治经济算计。一方面,世界上保持低裂度对抗,美国很乐见,原因很简单:显示美国的存在和作用,有时甚至双方得买点美国军火,还可直接乘机塑造危机发展方向。具体到俄乌冲突,美国明显在支持乌把事情搞复杂、闹大,其目的无非就是对俄极限施压,挤压其战略空间,最好让俄深陷其中无遐他顾,从此一蹶不振。 当然也吓吓欧洲人,要借强大又好斗的俄罗斯来狠狠进行敲打,让昔日这帮小弟别再跟老美离心离德,跟俄罗斯走得太近;而乌克兰更应对美俯首帖耳,感恩戴德。这样顺势收服乌克兰。另一方面,俄欧能源搏奕牵动着美国、乌波等国高度敏感的神经和切身利益,美国必不可失去话语权,更不可失去经济利益。
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变化,克里米亚已成为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甚至是俄罗斯和欧美共同关注的问题。昨天,俄罗斯军队出兵克里米亚,普京请求国会同意对乌克兰使用武力,对此,议会上院已同意。 从地理上看,克里米亚半岛位置十分重要。这里不仅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而且是目前俄罗斯黑海舰队的驻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重要战场。从民族上看,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人占近60%。在前苏联解体之后,克里米亚就差点因为要求加入俄罗斯而爆发冲突。18世纪以来军事家一贯认为,“谁占领克里米亚,谁就能控制整个黑海”。 因此,俄罗斯在此刻出兵乌克兰,在外界来看有着十分明确的战略意图。在乌克兰动荡的过程中,俄罗斯控制住克里米亚,“进”可以推动克里米亚发声,摆出求保护态势,乃至推动克里米亚的独立,至少使乌克兰不敢与俄罗斯直接对抗,转而压制欧盟和美国回到对话轨道上;“退”可以保持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存在,维护俄罗斯西南方向黑海和亚速海的安全利益 此刻,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局势正滑到冲突边缘。之前,在乌克兰国内危机中,俄罗斯所支持的领导人亚努科维奇流亡俄罗斯,2月21日签署的基辅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对此,俄方必然不会罢休,俄罗斯需要借助克里米亚重新占据上风,控制局势,通过军事优势扳回一城。 1991年,在苏联解体格鲁吉亚独立之后,原本格鲁吉亚下辖的南奥塞梯宣布独立,并谋求加入俄罗斯。从此开始的南奥塞梯问题,成为了俄罗斯制衡格鲁吉亚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2008年俄格冲突中,俄罗斯大举派兵进入南奥塞梯,支持南奥塞梯的独立。“南奥塞梯化”就成为俄罗斯控制周边国家的一种有效方式。 假如下一步乌克兰持续和俄罗斯对抗,很有可能克里米亚对于乌克兰,逐渐滑向“南奥塞梯”化的趋势。尤其是俄罗斯宣布为乌克兰“金鹰”特种部队的前队员提供庇护,聚拢了这支乌克兰变局之后被解散的部队1000余人,更为自己建立了一支在克里米亚较为可靠的当地部队。一旦乌克兰有事,“金鹰”的行动对外来说并非俄罗斯武装力量,作战能力又很强。 但是,这次事件,俄罗斯是否还有更大战略意图,也不好说。上次俄格冲突是速决战,而这次俄罗斯又是“招安”乌克兰境内的“金雕特种部队”,又是寻求议会批准对乌克兰动武。或许,俄罗斯可能目标不止在控制克里米亚。俄军队与乌克兰亲俄武装配合,全盘接管乌克兰,扶持亲俄势力上台,或也在俄当局考虑之中。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局势进一步恶化,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对于西乌克兰独立问题,俄罗斯政府最新的表态很清楚。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2月24日对乌克兰新领导人展开批评,称临时政府就是一群“持枪叛变者”,俄罗斯不会与其合作,并指责西方对乌克兰进行干涉。梅德韦杰夫表示:“如果你们认为在基辅各处蒙面持枪抢劫的人是政府,那么我们很难与这样的政府合作。然而,我们的一些外国伙伴却不这么认为。”而失去俄罗斯的乌克兰显然不会维持几天,毕竟两国的经济联系太近。对于未来,西乌克兰独立倾向越来越大,反对派与俄的关系也将渐行渐远,与亲俄派未来发生内战几率会很大。而俄罗斯现在要做的应该就是扶植起亚努科维奇作为代理人,强占克里米亚半岛后不冒险出击整个乌克兰,同时将克里米亚半岛和东乌克兰作为亚努科维奇反击的阵地。这样既规避风险,同时又保护了自己盟友。 对于这种方法使用,俄罗斯人游刃有余。1992年扶植的德涅斯顿河沿岸共和国,1993年扶植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共和国,都是出兵后保证盟友不损伤的情况下,扶植起的代理人。未来乌克兰会不会爆发内战,我们拭目以待。
先说说历史问题。俄罗斯最早的国家其实是发源于乌克兰境内,就是著名的基辅罗斯公国。基辅罗斯公国是现代三个东斯拉夫人国家的前身,分别是是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而现在的俄罗斯则是以莫斯科公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乌克兰人觉得俄罗斯的国号应该是“莫斯科”或者是“喀查比亚”。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起源在基辅罗斯时期,当时接受了诺曼人(北欧)的文化和拜占廷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基辅罗斯文化。而这个基辅罗斯文化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是一个奠定基础的时代。因此乌克兰人一直存在有强烈的文化自豪感,特别是在俄乌关系紧张的年代,乌克兰人更加具有罗斯民族的优越感和使命感,常常认为自己才是正宗的“俄罗斯”。所以说种族和文化冲突是俄乌之间矛盾的症结所在。
再说说现实问题。乌克兰内战时由于俄罗斯对东部地区的挑唆和支持,让乌克兰和俄罗斯这对分了家的亲兄弟关系陷入僵局。到2014年克里米亚半岛之争,俄罗斯敞开怀抱欢迎克里米亚小兄弟回家,乌克兰却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自己身上一块肉长了腿跑到别人家里去,这下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彻底跌入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