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1、答:第一克镭是(自己提取的)作用是(给她的实验室)第二克是(美国总统哈丁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捐赠给居里夫人)她用于(她的实验室)第三颗镭还是(美国公众为她捐赠的)她用于(治疗癌病的镭研究院)
2、答:令麦隆内夫人“惊憾”的是居里夫人作为镭的发现者,她最想买一克镭,却因价格太贵而买不起它,令他“不平静”的是她听居里夫人说镭是属于全世界的,她因居里夫人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
3、这句话展示两种人生态度,第一种是(高尚的人生观 ),第二种是(正确的价值观 ),居里夫人属于(两者完美的结合 )。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十八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每克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这位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这项专利技术,居里夫人早就应该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有,一克镭,以便于我的研究。可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感到非常惊讶。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如此困顿!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到当时一克镭在美国的市价是十万美元,便先找到了十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的,万万没想到都碰了壁。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所镭研究院,开展治疗癌病工作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赠了一克镭。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后来在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镭
镭,原子序数88,原子量2260254,是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射线”。1898年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矿渣中发现了镭,1902年分离出90毫克氯化镭,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镭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但含量极微,地壳中的含量为十亿分之一,总量约1800万吨。现已发现质量数为206~230的镭的全部同位素,其中只有镭223、224、226、228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其余都是通过人工核反应合成的。镭226半衰期最长,天然丰度最大,是镭的最重要的同位素。
镭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700°C,沸点1140°C,密度约5克/厘米³,体心立方晶格。镭的化学性质活泼,与钡相似。金属镭暴露在空气中能迅速反应,生成氧化物和氮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镭;新制备的镭盐呈白色,放置后因受辐照而变色。
镭是现代核工业兴起前最重要的放射性物质,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研领域;把镭盐和硫化锌荧光粉混匀,可制成永久性发光粉。到1975年为止,全世界共生产了约4千克镭,其中85%用于医疗,10%用来制造发光粉。镭是剧毒物质
原文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十八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每克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这位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这项专利技术,居里夫人早就应该富甲一方了。 事实上,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于我的研究。可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感到非常惊讶。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如此困顿!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到当时一克镭在美国的市价是十万美元,便先找到了十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的,万万没想到都碰了壁。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所镭研究院,开展治疗癌病工作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赠了一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后来在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中心思想 《三克镭》讲述了居里夫人一生中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即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研究成果据为己有。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作出的另一种贡献。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第一克是自己提炼出来的;第二克是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美国公众捐献给她的;第三克镭也是美国公众捐献的。作为镭的发现者的居里夫人,不仅没像美国记者推断的那样富甲一方,还如此困顿,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没有把镭的专利权据为己有,而是把它献给了全人类。 理解居里夫人自传上的一段话是个难点。她说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一段话,展示了这样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既不忘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一种是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理想主义者。这两种人都是有益于社会的。居里夫人对前者也给予了肯定。但居里夫人显然属于后者,她把一切都贡献给了科学,给了全人类。专利权是国家授予发明创造者独占实施其发明创造的权利。居里夫妇在提炼出第一克镭时,就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放弃了专利。即使是美国公众为她捐献的两克镭,一克用作科学研究,一克用来为祖国创建镭研究院,丝毫也没有为自己。这正是她伟大的人格所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验科学家伟大的人格魅力,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落实本组的训练项目,引导学生从居里夫人的事例想开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进行自学。检查阅读情况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启发学生围绕三克镭的不同来历,整体而有序地把握课文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思考、质疑。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对理解人物的品格、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2.居里夫人说的两句话不大好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把学习理解这两句话的疑点提出来,把大家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展开讨论。在讨论、思辨过程中,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从中受到教育。 3.居里夫人的事迹很感人,她在自传中的几句话很深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开去。学生可以想到许多大公无私的人和事,也可能会想到那些可耻的自私自利者,要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4.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补充进来,一则可以调动他们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二则可以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是课文吧!
原文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十八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每克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这位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这项专利技术,居里夫人早就应该富甲一方了。
事实上,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于我的研究。可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感到非常惊讶。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如此困顿!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到当时一克镭在美国的市价是十万美元,便先找到了十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的,万万没想到都碰了壁。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所镭研究院,开展治疗癌病工作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赠了一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后来在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中心思想
《三克镭》讲述了居里夫人一生中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即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研究成果据为己有。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作出的另一种贡献。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第一克是自己提炼出来的;第二克是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美国公众捐献给她的;第三克镭也是美国公众捐献的。作为镭的发现者的居里夫人,不仅没像美国记者推断的那样富甲一方,还如此困顿,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没有把镭的专利权据为己有,而是把它献给了全人类。
理解居里夫人自传上的一段话是个难点。她说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一段话,展示了这样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既不忘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一种是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理想主义者。这两种人都是有益于社会的。居里夫人对前者也给予了肯定。但居里夫人显然属于后者,她把一切都贡献给了科学,给了全人类。专利权是国家授予发明创造者独占实施其发明创造的权利。居里夫妇在提炼出第一克镭时,就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放弃了专利。即使是美国公众为她捐献的两克镭,一克用作科学研究,一克用来为祖国创建镭研究院,丝毫也没有为自己。这正是她伟大的人格所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验科学家伟大的人格魅力,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落实本组的训练项目,引导学生从居里夫人的事例想开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进行自学。检查阅读情况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启发学生围绕三克镭的不同来历,整体而有序地把握课文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思考、质疑。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对理解人物的品格、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2.居里夫人说的两句话不大好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把学习理解这两句话的疑点提出来,把大家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展开讨论。在讨论、思辨过程中,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从中受到教育。
3.居里夫人的事迹很感人,她在自传中的几句话很深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开去。学生可以想到许多大公无私的人和事,也可能会想到那些可耻的自私自利者,要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4.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补充进来,一则可以调动他们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二则可以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
第一克镭,就是她提取出的第一克镭;
第二克镭,是因为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居里夫人时,得知居里夫人需要一克镭,在美国奔走宣传,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与居里夫人的;
第三克镭,是居里夫人想要在祖国波兰首都华沙创设一个镭研究院,用于治疗癌症时,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献的一克镭。
这三克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一、居里夫人一生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得到的过程如下:
1、第一克镭:是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皮埃尔提炼出来的,并且放弃的镭的发明专利,认为这是属于全世界人类的财富
2、第二克镭:是一个记者访问居里夫人时,发现居里夫人自己也买不起镭做研究。因此回去写文章号召美国公众捐给居里的;
3、第三克镭:是居里想要在母国建设一个医学镭研究院治疗癌症,美国公众又一次捐赠了一克镭给居里。
二、通过这三克镭的故事,体现出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性魅力。
1、放弃镭的发明专利,造福大众,说明居里夫人是个无私的科学家。
2、当居里夫人自己也买不起镭时,并没用抱怨自己丢掉了多少财富,而是抱怨没有机会再做镭放面的研究了。说明居里夫人醉心事业,不贪图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