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不怨天不尤人演讲稿(精选10组)

时间:2023-01-16 19:10:27编辑:周老师

围绕不怨天不尤人写一篇议论文 第一组

经常听到身边的同学抱怨,说家人不理解自己,感情不顺利,
学习又落后了,等等等等。甚至于还有人想着能够带着记忆穿越到
过去,重新来过,去改变自己的历史。那么,重新来过,就真的能
够没有遗憾了吗?不见得。
最大的可能是,我们在为了避免这些遗憾而努力的时候,忽略
了身边的人和事,从而造成了新的遗憾,我们又努力的去避免这些
新的遗憾。如此循环往复,永无休止。于是我们又会像之前那样,
怨天指地,埋怨自己,迁怒别人。既然如此,能够预见未来,又有
何用?又怎能改变自己的历史?
来说一个小故事吧——
这个小故事是引用佛家的“慧而不用”的经义,是关于慧眼神
通的,据说慧眼神通能看到未来。有人看到了自己明天出门会被楼
上的邻居扔东西砸到脑袋,于是第二天没出门,没被砸中。没被砸
中的话,神通有何用处?
但假如这个人出门硬着头皮挨砸了,果然有慧眼神通,但此时
又有何用?脑袋还是挨砸了。这是一个居士反诘高僧的话,自以为
问的很高明。
但高僧的回答却很简单:“请问邻家是否抛物?若有,则神通
有。莫从楼下走,莫在抛物下留,若果见邻家抛物,劝他莫再行此
举。”
高僧的回答很简单明白。你能预料也好,不知所以也罢,并不
因此刻意的去改变你自己的追求,拥护你所向往的,避免你所遗憾
的,这就足够了。不是在改变历史,也不是在维护历史。实际上每
个人走过的历程都是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论在哪个年代。
对于我们来说,既然总会有遗憾,那么,我们的所作所为,就
不要重复这些遗憾。人有不同,所学所修有不同,行事也会有不同
。我们也不能强求别人事事都遂自己的心吧?不管他是什么人,什
么事,不论身处何时何地,做好自己想做的,该做的,就好了吧。
何必怨天尤人,自寻烦恼?

以君子怨天,不尤人为题的作文 第二组

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生活,不是风平浪静的港湾,有时也会乌云翻滚,狂风大作;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航程,有时也会惊涛骇浪,险礁暗滩。挫折,比比皆是,但我们要学会正视它。如果我们总是“怨天尤人”,那我们又将怎样面对“残酷”的生活呢?我国清代杰出文学家吴敬梓,生活贫困。在他创作《儒林外史》时,经常因为家中无米下锅而挨饿。有一次一连两天吃不上饭,饿得头昏眼花,躺在床上喘气,还向妻子要笔继续写书。妻子流着泪劝阻他。恰好此时,有亲戚送来三斗米、两千文铜钱。吴敬梓吩咐妻子点火做饭,自己立即从床上爬起,走到桌前奋笔疾书。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但她最终确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1806年贝多芬和好友的妹妹丹兰士相爱并订了婚。也许是没有财产,地位,或者某种理由,爱情把他遗弃了,他又变成孤独。这样的创伤一次次深深铭刻在他心里,但是命运并没有把他压倒压垮。他曾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样美好,活它一千辈子吧!”多么豪言壮语,敢于向一切厄运宣战。从此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楚汉相争,项羽甚至只败过一场—垓下之围,但也正是这一场败仗使项羽一蹶不振,自刎于乌江。其实要是过江了倒并非没有东山再起之日,只是被失败击垮了意志,为逞匹夫之勇,来证明所谓的“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轻易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也丢掉了再获成功的机会。如果整天为此而垂头丧气,或者怨天尤人,将自己的失落和苦闷归结于上苍,将自己的过错和失误责咎于他人,这只能是自找烦恼、自加桎梏、自设樊笼。同时,也是一种躲避现实的消极行为,更是一种做人的不成熟。肉体是父母给的,我们无法改变,但是精神、灵魂是我们自己可以创造的!

易中天演讲:不怨天,不尤人,我选择,我负责 第三组

论语的演讲稿...3分钟的.... 第四组

我靠论语交朋友
朋友,这是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生活中,谁没有朋友呢?你有朋友,我也有朋友,甚至,连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也有个知心朋友。交到一个好朋友,将会是你的一个福气。朋友是一缕阳光,他(她)使你整天暖洋洋的;朋友是一把雨伞,他(她)替你挡住一切困难;朋友更是你的心脏,你离不开他(她),他(她)也离不开你。而且,他(她)还懂得你心中所想的,并及时的为你排忧解难。仔细想想,你身边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其实,想要交到好的朋友也不难。孔老夫子的一则论语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正确的交友之道……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你是否交到了有益的朋友呢?
有的人仅仅是这样交朋友的:见一面,聊得开,OK,交个朋友吧!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时间一长,才发现,原来交到的朋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而且心灵比路边乞讨的乞丐还肮脏。再拒绝他(她),便会遭到死缠烂打。所以,交朋友一定要谨慎,切不可乱交。
但是,毕竟:想要别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尊重别人。所以,自己先做到“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交人以善”如此,我们才会交到更有益的朋友。
在这美丽的夏日里,与朋友一起交流知识,感觉那么快乐。我几乎要陶醉在这安逸中。但是,我却不敢。因为我不敢忘记,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是不读《论语》的!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不怨天不尤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什么? 第五组

“不怨天不尤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句子所传达的道理是:不抱怨天,不责怪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

1、“不怨天不尤人”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自春秋李耳《老子》,意思是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强大。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传》中的《象传》,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扩展资料:

《易传》具有朴素的辩证因素,但也有一些唯心史观的论述。《文言》是《易传》中专门用以解说《乾》《坤》两卦的。解《乾》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坤文言》,内容只是借解说卦爻辞来提出一些观点,供统治者借鉴。

后出的《说卦》收录了汉初经师的"卦象"、"卦德"说;《序卦》和《杂卦》是对卦义的两派解说。以上这些,都是早期对《周易》的解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不怨天不尤人

百度百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百度百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句话什么意思) 第六组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曾国藩家书一:不怨天,不尤人 第七组

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曾国藩

温弟尚在吉安否?前胡二等赴吉,余信中未道及温弟事。两弟相晤时,日内必甚欢畅。温弟丰神较峻,与兄之伉直简檐虽微有不同,而其难于谐世,则殊途而同归。余常用为虑。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
附:何谓“怨天尤人”

“怨天尤人”是一个成语,一般的解释是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其实,把“尤人”解释为埋怨别人是不准确的。

此语出自《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知道老师呢?”孔子说“我既不怨恨天,也不抱怨人事,只是下学人事,上达天命,能知道我的,只有天吧”!

为什么“下学人事,上达天命”就可“不怨天,不尤人”呢?据皇侃《义疏》说:“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也”。

从《义疏》的解释可知,“不怨天”的“天”指的是天命,也就是自然界的规律。自然规律本来就不总是对人类有利的,它有晴有阴,有涝有旱,有冷有热。所以一旦自己有不顺遂的地方不能一味怨天。

“不尤人”的“人”指的是人事,也就是人的机遇命运。本来就不是人人都走好运,有的人要遇上“否”(不利),所以孔子自认为不被人知也很自然,不必一味去埋怨人事。(引自网络)

顺正20210718《孟子》读后感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第八组

修身以后发现抱怨是最没有能量的行为。指责抱怨把负面的情绪给了别人,也拉低了自己的能量和状态。于己无功于事无补。还会让自己的心情很糟,也会让别人的心情很糟,最后把生活也弄的一团糟。怨天尤人是一个向外求的过程和心态,永远也要不到。儒家提倡,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从自身反思调整成长,才会有所得。所以无论是儒家佛家道家都修心,都会向内在寻找力量,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也是修身的次第,怨天尤人是舍本逐末,是一条走偏了的心路,所以我们经常听大家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只有有这种体会的人才会痴迷追寻。怨天尤人是一条不归路,感恩慈悲才是源头活水,源源不断的滋养我们的人生。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表达的启示和做人的精神 第九组

怨天无用,尤人无用,学习的根本不是学到手,而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启示
做人的精神是,你要知道人为什么活?答案有二。
1.为生活而活、为了这张嘴活
2.为价值而活,你的价值是什么?价值观的问题
主宰人一生的是取决于环境,即外在、内在两种
1.外部大环境取决于国家社会,不是常人能所及
2.内部环境是指内心。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婚姻观
直截了当地说,取决于你的心
送你一句话: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如何对待伤害你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第十组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老子讲究“抱怨以德”,别人对你不好,对你有怨恨,你要用自己的德行来回应他,依然对他怀抱着善意。

有人问孔子对“以德报怨”的态度,孔子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对你不好,你却用德行去回应,那么面对那些对你好的人,你该如何回报呢?

孔子看到了其中的不公平。孔子认为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当对方对你无礼、欺辱你、侵害你的权益时,你应该直接亮出自己的底线,告诉对方:“我不接受你的做法。”这叫作直。

如果别人对你心存怨恨、排挤挤兑你,那么你只需在不伤害他的前提下随心所欲就好,不必顾忌什么,直接表达出自己的喜欢与不喜欢。如果别人对你亲切友好,帮助你、提携指点你、与你好好相处,那你便要同等甚至更加等地回报给对方、对对方好,这也就是投桃报李。

这跟老子的“抱怨以德”不一样,我对你好,跟你对我的态度无关,这是我自己的需要,是我个人的修养。孔子不这么认为,孔子说,如果以德报怨,那么对那些对你好的人也太不公平了。
译文: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孔子晚年与子贡待在一起。人到了一定年纪后,会经常发出感慨。

孔子每天都在沉思,回顾自己的一生。他经历了那么多大风大浪,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四处游说,希望天下归仁。现在,他七十多岁了,忽然觉得好像没有被人重用过,这一生似乎没能干出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有一天,孔子突然说了一句:“没人了解我。”子贡就问他为什么会发这样的感慨,在子贡看来,夫子有那么多的学生,甚至很多国君都来向他请教,为什么还会发出“没人了解我”这样的感慨呢?

孔子给自己做了一个总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意思是他没有抱怨过老天,也没有埋怨过他人,从底层开始,下学人事,上达天命。能够了解这一番良苦用心的,知道他的修为境界的,可能只有老天了吧。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