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我的家乡宁武演讲稿(精选10组)

时间:2023-05-24 05:39:53编辑:周老师

200字写作文美丽的宁武 第一组

美丽的家乡
秋风像一只神奇的画笔,一夜功夫,就把碧波荡漾的林带染成金灿灿的了。
登上山头,向下眺望,眼前是一片金色,若是仔细观察,便看到金黄中夹带着一片片红、一片片绿的。红的得像玛瑙,绿得像翡翠。还有山下那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眼前的美景,格外的好看。
下山后,原来在路边卖西瓜的小摊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又香又脆的大苹果和那裂了嘴、破壳欲出的、红红的大石榴,多么惹人喜爱呀!
俗话说的好呀:“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瑟瑟的秋风中透着丝丝凉意。看,路上的行人在不经意间已换上了厚厚的毛衣,穿上了夹袄,有的还穿上了羽绒服呢。
庄稼地里,金黄的玉米像金棒槌一样齐刷刷一片连着一片,高粱那红色的穗子,像害羞小姑娘一样,红着脸低下了羞涩的头,在微风中摇曳,大豆摇摇摆摆,在风中沙沙作响,田野里像演奏着一首大自然的合唱曲。
果园里,鲜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高高的挂在枝头,树枝看起来快要被折断的样子,还有那一串串紫色的葡萄,挂着晶莹的露珠,像水晶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出五彩斑斓的光。
我被这金色的秋天感染了,陶醉了,啊!我爱这丰收的、金黄色的秋天。

介绍一下宁武县 第二组

宁武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宁武县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16万人。宁武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径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平方公里。城南距太原180km,北达大同180km。由于古宁武城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又称“凤凰城”。
政府驻凤凰镇。邮编:036700。行政区划代码:140925。区号:0350。
人口民族
2003年总人口16万人。
2000年,宁武县辖4镇18乡,总人口152938人,各乡镇人口:凤凰镇44843阳方口镇19442东寨镇14951石家庄镇4214盘道梁乡1556薛家洼乡2664下白泉乡2371余庄乡4628东庄乡2898迭台寺乡4144春景洼乡1519涔山乡2830大庙乡929前马仑乡1060化北屯乡8013宁化乡4581西马坊乡8689新堡乡6600怀道乡6196圪廖乡3307东马坊乡5776辉顺淘乡1727(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自然地理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按1959年山西省气象局气候区划,属高山严寒区和寒冷干燥区。特别是:气候寒冷,多大风,冬季漫长,无霜期短,山区雨多,其它地区雨量偏少,温度差别大,雨量高度集中于7月和8月。气温、降水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光照时间在各地,以及一地的向阳坡和背阴坡有很大差异。
年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27℃,7月平均20.1℃,1月平均-9.9℃,年较差为30.0℃。无霜期120至130天。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835时,日照百分率67%,年平均太阳总辐射142.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2-6℃。
平均降水量470-770mm,山区降水较多,在600mm以上。各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为:春季13%,夏季65%,秋季20%,冬季2%。在历年记录中,降水年际变化十分明显。最多年降水量710.5mm(1959年),最少为226.1mm(1965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00mm。
地势高峻,山岭纵横,一般海拔在2000m左右。东部有云中山,以土石山为主,主要山峰有大石人梁、鸡关山和老龙庵等。以大石人梁为最高,海拔2428m。西部由管涔山、芦芽山组成,诸山层峦叠嶂,峻峭壁立、密林丛生。主要山峰有卧羊?⒒撇萘骸⒑梢镀旱龋�0尉�?600m以上。西南部为吕梁山,北部为洪涛山,东北部为禅房山。从县东北境的盘道梁起,至西南境的石家庄镇止,共有大小峰峦99座,最低山峰分列县之南北两端,最低海拔是阳方口河西村1260m,境内平均海拔2000m。县内山峰以分水岭为界,分列于南北两境。全县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形总貌山西向东倾斜;由中部高峰,向南北两翼下滑。山地占总面积95%,为1888.32平方公里。海拔在2000m以上者,有49座,占山峰总数的54%。其中:
管涔山是阴山余脉,古称晋山之祖。主峰荷叶坪山位于宁武、五寨、岢岚三县交界处,在西马坊乡南,海拔2787米,是宁武全境的最高点。但顶部宽阔平夷,丰饶的高山草甸,自古以来是理想的天然牧??芦芽山海拔2736m。坐落于县西南与五寨接壤,山中有四纪冰川遗留的万年冰洞。还有神秘的高山天池群,碧波锦鳞。
禅房山座落在县东北部的薛家洼乡贾家窑村,海拔2106.01米,山体敦实。
宁武境内河流分属汾河、桑干河两大水系,主要有三条河流:
汾河为第一大河,源于县内东寨镇西北约一公里处管涔山脚下,水出峭壁,从石凿“龙口”中流出,龙门上古人石刻“汾源灵沼”四字,即汾河正源。大庙乡楼底村后背,距“汾源灵沼”24公里之汾河沟,也是汾河之源。汾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4,为1649平方公里。
汾源海拔1602米,出口流量为0.2立方米/秒。从北向南、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屯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方庙、十里桥、用湖屯、石家庄、阳方、定河、潘家湾,入静乐县境。
洪河原无名,1964年全县统一规划,将怀道、圪瘳两沟汇合而成的主流取此名。源于东庄乡三张庄村东沟,系汾河一级支流,全长38公里,为第二大河。流域面积504平方公里,占境内汾河流域面积的31%。
恢河是宁武第三大河,为桑干河上游。源于余庄乡分水岭脚下,境内长32公里。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平均纵坡1%。平均清水流量0.1立方米/秒。夏秋河水较大,枯水期常呈断流。1959年于阳方口桥处实测,河宽180米,平均水深0.81米,洪峰流量500立方米/秒。从西南向东北,流经余庄、苗庄、坝上、杨庄、城关、大河堡、马家湾、石湖河、麻峪寨、石嘴子、阳方、河西。至阳方口镇入朔县境,向北流经大同盆地,入官厅水库。
人文历史
宁武县,汉置楼烦县,魏、西晋因之,永嘉年废。北宋置宁化军。金称宁化县,为宁化州治。明洪武三年置宁化所(故址在进县南之宁化乡)。成化处建宁武关,清雍正三年置宁武县,为宁武府治。民国元年废府留县,今因之。
宁武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杨庄等处古文化遗址所遗贸的石斧、陶片,为史学界研究黄河中游地区文化发展,提供了依据。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古老而善于射骑的楼烦部族(或氏族)便活动在今宁武一带。公元前277年,赵国征服楼烦,赵武灵王为实现灭秦大计,重用楼烦将士,今宁武是其驻扎的主要地域。隋代,几十万工匠在今宁武天池、汾源一带,建筑了规模宏大的汾阳宫。唐代、天池、元池、楼烦是朝迁的重要军马基地。元代,戍边军民开始在今宁武一带屯田垦植,结束了当地有史以来的荒漠状态。明清以来,修内边、筑城池,营建寺庙,宁武一步步发展起来。
明洪武年间设镇西卫、属太原府管辖。成化四年立宁武关。嘉靖十九年,宁武为山西镇,统领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军事。清雍正三年始改为宁武县为宁武府治,领“宁武”、“神池”、“五寨”、“偏关”四县,属山西雁门道。民国初年废府,建国后为“宁武县人民政府”,隶属山西省忻县地区行署辖。1959年1月划归晋北专署,1961年重归忻县专属。“文革”期间改“县人民政府”为“县革命委员会”,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81年3月,县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至今,现为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府管辖。
自战国到明末,宁武地区或边关要地,联络内地和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通道,或内地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杂居地,民族商贾文化交往的主要地段。宁武特殊的地理环境养育了粗犷、刚强的宁武人民,勤劳淳朴的宁武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古代疏通汾水河道、降伏水患的治水始主台骀长期生活在今宁武一带,在今宁武定河村建有“昌宁公家庙”,立祠纪念。汉代著名女文豪班姨妤就是古楼烦人。刘肇文开本县留学外国的先河。丁致中、南桂馨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辛亥太原起义,在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中曾作出重要贡献著名文学吴敬梓之长子吴良曾任宁武知府,政绩显著。宁武籍王春菁、王春葳姐妹在30年代括襄全国网球单打、双打冠军,为宁武和山西人民争得殊荣。抗日战争期间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贺龙、关向应、王震、余秋里长期战斗在宁武一带,留下许多革命足迹和光荣传统。宁武人民出生入死英勇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旧堡村民兵分队长、晋缓特级民兵英雄张初元创造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锄,敌人来了就战斗,敌人走了便生产的劳武结合的经验,誉满晋绥。席麻洼村民兵队长邢四娃组织带领民兵开荒地种军火田,创办“军火合作社”,妇幼皆知,闻名遐迩。抗日、解放战争期间宁武数以万计的人民支前参战,为革命有1076名烈士牺牲。

夸家乡的作文100宁武 第三组

夸家乡
我的家乡在黄材,那是一个古老的小镇,有闻名全国的黄材水库.有著名的炭河里西周文化遗址,有千年奇观千佛洞,还有世界著名的四羊方尊.我的家乡到了春天,到处绿油油的,很美丽.夏天到处稻子在成长,一派丰收的景象.秋天果子熟了,山上到处都是野果.我的家乡很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给政府写一封信150字 第四组

尊敬的县委、县政府领导:
首先向你们问好。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宁武人,虽然只是一介草民,但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建设,从小我就梦想着家乡变成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多年来,我一直勾勒着家乡发展的蓝图,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尽一点绵薄之力。去年冬天,听闻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改造我县旧城,欣喜非常。旧城改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此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鼎力支持。在这里,呈上去年所写一篇文章—《宁武城市建设远景规划》,希望能对我县城市改造工作有所帮助。
山重水复,有凤来仪—宁武城市建设远景规划县城的地理区位宁武县城座落于县境北部中心地带。南望云中、凤凰两山,北依华盖山和黄花岭,东接禅房山簏,西连管涔山余脉。恢河自西南而东北,绕城外流去。县城由华盖山半坡向恢河之滨倾斜,呈东西长而南北狭的带状形。地理座标以城北气象站为准,北纬39度,东经112度17分,海拔1444.8米。县城历史沿革宁武二字最早出现于唐末。宁武建治最早始于两千多年前,当时西汉政府在此设立了楼烦县,之后隋唐又在县内设立过天池、元池等县。然而由于地处边疆,北方民族不断南下,这里饱受战火侵袭,使得这里的建置一直没有稳定地延续下来。直到1301年(元大德五年),设宁武屯,驻军屯垦黄花岭,始立万户府。宁武的建置才稳定下来,这便是现在宁武县城的起源。1450年(明景泰元年),设宁武守御千户所。1468年(成化四年)改宁武所为宁武关。1725年(雍正三年)设立宁武府,附郭宁武县,府署、县署均驻于宁武城内。宁武关城自此建为县治后,迄今未变。宁武建城以来,历经明清、民国,建筑逐步扩展。1467年(成化三年),始建高三丈,周方四里的土城,当时仅开东、南、西三门。1498年(弘治十一年),巡抚魏绅扩城周为7里120步,加开北门。清朝设立府治之后,宁武城为内外两罗城。内罗城城门4座,水口两个,外罗城城门7处。城市建筑布局完备,官署书院各类机构一应俱全,大小商号作坊40余家,城内及周边寺庙林立,多达64座。街道纵横交错,名称最有特色的是百户街,共有头、二、三、四、五、六、七、八、九9条百户街。百户之称,大约始于明景泰元年设立宁武千户守御所时。百户为千户属下职官,各个百户分驻各街,于是这些街道便以所居住的百户命名。其余还有东市街、北门街、西门街、南门街、官邑街、云路街、旧城街、半坡街、和平街、云阳营街、战神庙街、申明亭街、后大同等十余条街道,以及衙门口、雀窝、脚底、坑沿上、桥儿上、胡家巷等巷道。七七事变之前,宁武城内及周边居民达到七千多人。城市的破坏与重建宁武城依山傍水,形似锁钥,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也历遭兵燹,城市建设遭到了巨大损坏。其中主要的破坏有三次。第一次是明末,1644年李自成北上入京,取道宁武关,在这里遭到了以周遇吉为首的宁武军民的顽强抵抗,以三千军民抵挡李自成十万大军一个多月。但由于朝廷腐败,各处军队皆按兵不动,拒不驰援,致使守军弹尽粮绝,寡不敌众。李自成令人在城东山坡上架起大炮,持续轰击半个多月,最终轰塌东城墙,攻陷宁武。城破之后,宁武守军又与农民军在城内短兵相接,直至全部壮烈殉国。而经此一役,明朝经营200余年的宁武关城基本上毁坏殆尽,特别是城东几乎被夷为平地。所以民间有李自成火烧宁武关的说法。事实上,后来的宁武府城是在宁武关城原址上新建的。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占领宁武。1937年10月2日,日军第一次攻陷宁武,十余天里,日军在宁武县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屠杀无辜群众4800多人,烧毁房屋80余处,寺庙8座,共计2600多间房屋。1938年2月日军第二次占领宁武,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日伪县长杨道一将宁武城楼和城内十座大庙全部拆毁,用于日军军需。1938年10月日军第三次攻占宁武,直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日军占领宁武期间,对宁武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惨杀了4800多名同胞,而且毁坏了宁武城将近一半的建筑,县城西部的旧城街、战神庙街、北门街等七、八条街道悉数被毁,只留下一堆瓦砾白骨。商业活动完全停止,文化教育彻底中断。省立宁武第五中学、晋西北师范学校从此停办,佛教圣会“龙华会”从此结束,我们先辈几百年的心血付诸东流。1937年10月2日,这是耻辱的一天,更是心痛的一天,我们每个宁武人应当永远铭记。前两次的破坏是由于战争,而第三次的破坏,却是我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一次的破坏发生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在破四旧的名义下,对文物古迹进行了肆无忌恒的大破坏,其后对城市建设放任自流、随意性的破坏。如东城门、南城墙、延庆寺、府衙、县衙、水口门、吕祖阁、财神庙的拆毁。如今的宁武县城,只不过是一座再平庸不过的山区小城了,仅存一个鼓楼让人隐约想起曾今那座塞北雄关。

我的家乡作文—五寨(介绍荷叶坪的) 第五组

五寨县荷叶坪,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荷叶坪生态旅游区座落于五寨县南30公里范围内,海拔2783米,是宁武、五寨、岢岚三县的交界,也是五寨旅游的主要场所。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与五台山并称清凉胜地。从清涟河源头,过芦芽翠谷,向西转入离县城30公里的荷叶坪,以其状如一柄阔大无比之荷叶而得名,海拔2784米的荷叶坪亚高山草甸是管涔山的最高峰,素有“高原翡翠”之美称。

仿照例文,写一段话。我的家乡真美啊!________ 第六组

我的家乡真美啊!

我的家乡在大鳌。家乡的水清清,空气清新,家乡的树又高又壮,就像一个巨人竖立在土里。云白白的,好像一块巨大的棉花。我的家乡真美啊!

春天来了,小鸟飞回来了,这是家乡最美丽的季节,有鲜艳的花儿,还有绿油油的草地。柳树已经长得很高了。

春天刚去,夏天来了,树叶更绿了,我们还去水里摸鱼,那一棵棵树像一些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花儿盛开了。荷花也开了,许多鱼儿都在那儿蹦蹦跳跳的。

秋天,树叶变黄了,大雁南飞,红红的枫树林像一块巨大的地毯。

冬天来了,一块块雪花飘落到地上,小朋友们忙着堆雪人,打雪仗,玩的可欢了!

我的家乡真美啊!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导游词-----山西 第七组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山西表里山河,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编辑本段]气候条件
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C。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C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第一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第二批)、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第二批)、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梁村(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第三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第三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第三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台山、恒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土特产】
山西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杏花村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纯正,味美无穷,畅销国内外;山西老陈醋甜绵酸香,不仅调味上佳,还可消食、美容、杀菌;沁州黄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贡品;平遥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阳核桃,柳林木枣。太原头脑等土产名吃也是风味各异、回味无穷。此外还有六味斋酱肉、双合成糕点、推光漆器、晋祠大米,隰县金梨等。
【特色菜】
定襄蒸肉五寨猪黑肉炖粉羊杂烩猪血灌肠
【小吃】
“三倒手”硬面馍保德碗坨拨鱼代县麻片刀削面豆腐脑豆沙糕繁峙疤饼高梁面鱼鱼广灵豆腐干河曲酸粥黄糕稷山麻花解州羊肉泡馍晋南醪糟晋中油糕砍三刀拉面老劲子麻花猫耳朵孟封饼面麻片平遥牛肉
平遥碗托荞麦圪坨荞面灌肠烧麦烧麦神池麻花涮羊肉太谷饼太后御膳泡泡糕太后御膳泡泡糕太原头脑
豌豆面闻喜煮饼忻州瓦酥羊杂粉汤羊杂烩羊杂碎汤阳城肉罐肉阳高杏脯阳泉飘抿曲应州牛腰油糊角油面
油炸馓子油炸馓子莜面莜面窝窝莜面窝窝榆次灌肠元宵原平锅魁珍珠粥猪血灌肠

我们家乡的汾河有多长 第八组

全长716公里
汾河
汾河是三晋母亲河,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周围的龙眼泉、支锅奇石支流,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通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房庙、川湖屯等村庄出宁武后,流经六个地市,34个县市、在河津市汇入黄河,全长716公里。流域面积3974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全省41%的人民。据史料记载汾河水资源曾经十分丰富,战国时有奏穆公“泛舟之役”;汉武帝乘坐楼船溯汾河而行;从隋到唐、宋、辽、金、山西的粮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经汾河入黄河、渭河,漕运到长安等地,史书称“万木下汾河”。直到50年代,在《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里,依然生动地描绘了“汾河流水哗啦啦”的喜人景象。

介绍一下宁武县 第九组

宁武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宁武县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16万人。宁武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径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平方公里。城南距太原180km,北达大同180km。由于古宁武城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又称“凤凰城”。
政府驻凤凰镇。邮编:036700。行政区划代码:140925。区号:0350。
人口民族
2003年总人口16万人。
2000年,宁武县辖4镇18乡,总人口152938人,各乡镇人口:凤凰镇44843阳方口镇19442东寨镇14951石家庄镇4214盘道梁乡1556薛家洼乡2664下白泉乡2371余庄乡4628东庄乡2898迭台寺乡4144春景洼乡1519涔山乡2830大庙乡929前马仑乡1060化北屯乡8013宁化乡4581西马坊乡8689新堡乡6600怀道乡6196圪廖乡3307东马坊乡5776辉顺淘乡1727(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自然地理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按1959年山西省气象局气候区划,属高山严寒区和寒冷干燥区。特别是:气候寒冷,多大风,冬季漫长,无霜期短,山区雨多,其它地区雨量偏少,温度差别大,雨量高度集中于7月和8月。气温、降水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光照时间在各地,以及一地的向阳坡和背阴坡有很大差异。
年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27℃,7月平均20.1℃,1月平均-9.9℃,年较差为30.0℃。无霜期120至130天。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835时,日照百分率67%,年平均太阳总辐射142.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2-6℃。
平均降水量470-770mm,山区降水较多,在600mm以上。各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为:春季13%,夏季65%,秋季20%,冬季2%。在历年记录中,降水年际变化十分明显。最多年降水量710.5mm(1959年),最少为226.1mm(1965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00mm。
地势高峻,山岭纵横,一般海拔在2000m左右。东部有云中山,以土石山为主,主要山峰有大石人梁、鸡关山和老龙庵等。以大石人梁为最高,海拔2428m。西部由管涔山、芦芽山组成,诸山层峦叠嶂,峻峭壁立、密林丛生。主要山峰有卧羊?⒒撇萘骸⒑梢镀旱龋�0尉�?600m以上。西南部为吕梁山,北部为洪涛山,东北部为禅房山。从县东北境的盘道梁起,至西南境的石家庄镇止,共有大小峰峦99座,最低山峰分列县之南北两端,最低海拔是阳方口河西村1260m,境内平均海拔2000m。县内山峰以分水岭为界,分列于南北两境。全县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形总貌山西向东倾斜;由中部高峰,向南北两翼下滑。山地占总面积95%,为1888.32平方公里。海拔在2000m以上者,有49座,占山峰总数的54%。其中:
管涔山是阴山余脉,古称晋山之祖。主峰荷叶坪山位于宁武、五寨、岢岚三县交界处,在西马坊乡南,海拔2787米,是宁武全境的最高点。但顶部宽阔平夷,丰饶的高山草甸,自古以来是理想的天然牧??芦芽山海拔2736m。坐落于县西南与五寨接壤,山中有四纪冰川遗留的万年冰洞。还有神秘的高山天池群,碧波锦鳞。
禅房山座落在县东北部的薛家洼乡贾家窑村,海拔2106.01米,山体敦实。
宁武境内河流分属汾河、桑干河两大水系,主要有三条河流:
汾河为第一大河,源于县内东寨镇西北约一公里处管涔山脚下,水出峭壁,从石凿“龙口”中流出,龙门上古人石刻“汾源灵沼”四字,即汾河正源。大庙乡楼底村后背,距“汾源灵沼”24公里之汾河沟,也是汾河之源。汾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4,为1649平方公里。
汾源海拔1602米,出口流量为0.2立方米/秒。从北向南、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屯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方庙、十里桥、用湖屯、石家庄、阳方、定河、潘家湾,入静乐县境。
洪河原无名,1964年全县统一规划,将怀道、圪瘳两沟汇合而成的主流取此名。源于东庄乡三张庄村东沟,系汾河一级支流,全长38公里,为第二大河。流域面积504平方公里,占境内汾河流域面积的31%。
恢河是宁武第三大河,为桑干河上游。源于余庄乡分水岭脚下,境内长32公里。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平均纵坡1%。平均清水流量0.1立方米/秒。夏秋河水较大,枯水期常呈断流。1959年于阳方口桥处实测,河宽180米,平均水深0.81米,洪峰流量500立方米/秒。从西南向东北,流经余庄、苗庄、坝上、杨庄、城关、大河堡、马家湾、石湖河、麻峪寨、石嘴子、阳方、河西。至阳方口镇入朔县境,向北流经大同盆地,入官厅水库。
人文历史
宁武县,汉置楼烦县,魏、西晋因之,永嘉年废。北宋置宁化军。金称宁化县,为宁化州治。明洪武三年置宁化所(故址在进县南之宁化乡)。成化处建宁武关,清雍正三年置宁武县,为宁武府治。民国元年废府留县,今因之。
宁武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杨庄等处古文化遗址所遗贸的石斧、陶片,为史学界研究黄河中游地区文化发展,提供了依据。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古老而善于射骑的楼烦部族(或氏族)便活动在今宁武一带。公元前277年,赵国征服楼烦,赵武灵王为实现灭秦大计,重用楼烦将士,今宁武是其驻扎的主要地域。隋代,几十万工匠在今宁武天池、汾源一带,建筑了规模宏大的汾阳宫。唐代、天池、元池、楼烦是朝迁的重要军马基地。元代,戍边军民开始在今宁武一带屯田垦植,结束了当地有史以来的荒漠状态。明清以来,修内边、筑城池,营建寺庙,宁武一步步发展起来。
明洪武年间设镇西卫、属太原府管辖。成化四年立宁武关。嘉靖十九年,宁武为山西镇,统领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军事。清雍正三年始改为宁武县为宁武府治,领“宁武”、“神池”、“五寨”、“偏关”四县,属山西雁门道。民国初年废府,建国后为“宁武县人民政府”,隶属山西省忻县地区行署辖。1959年1月划归晋北专署,1961年重归忻县专属。“文革”期间改“县人民政府”为“县革命委员会”,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81年3月,县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至今,现为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府管辖。
自战国到明末,宁武地区或边关要地,联络内地和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通道,或内地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杂居地,民族商贾文化交往的主要地段。宁武特殊的地理环境养育了粗犷、刚强的宁武人民,勤劳淳朴的宁武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古代疏通汾水河道、降伏水患的治水始主台骀长期生活在今宁武一带,在今宁武定河村建有“昌宁公家庙”,立祠纪念。汉代著名女文豪班姨妤就是古楼烦人。刘肇文开本县留学外国的先河。丁致中、南桂馨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辛亥太原起义,在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中曾作出重要贡献著名文学吴敬梓之长子吴良曾任宁武知府,政绩显著。宁武籍王春菁、王春葳姐妹在30年代括襄全国网球单打、双打冠军,为宁武和山西人民争得殊荣。抗日战争期间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贺龙、关向应、王震、余秋里长期战斗在宁武一带,留下许多革命足迹和光荣传统。宁武人民出生入死英勇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旧堡村民兵分队长、晋缓特级民兵英雄张初元创造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锄,敌人来了就战斗,敌人走了便生产的劳武结合的经验,誉满晋绥。席麻洼村民兵队长邢四娃组织带领民兵开荒地种军火田,创办“军火合作社”,妇幼皆知,闻名遐迩。抗日、解放战争期间宁武数以万计的人民支前参战,为革命有1076名烈士牺牲。

寒假到了,有些外地的小朋友要到你的家乡旅游,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的家乡? 第十组

各位小朋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的家乡,
俗话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
所以这里也没什么好玩的。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