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公德养成中学生升旗演讲稿(精选3组)

时间:2023-02-15 19:30:01编辑:周老师

升国旗时的演讲稿 第一组

养成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养成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这些日子,我们遗憾地看到,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为。例如,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垃圾;再例如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闹,走路推推搡搡;再例如校园内部分同学之间相互讲脏话、粗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等。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为了使我们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希望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这段时间教育局在我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将有来自各校的老师到我校听课,大家见到以后要主动打招呼。
2、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不带零食回校,不在学校门口买零食。

道德文明的演讲稿 第二组

关于道德文明的演讲稿

从踏进这个校园开始,每天我们呼吸着她馥郁的芬芳,采撷着知识的花粉。

美丽的校园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建造,需要我们做文明的中学生,在良好的言行下为学校增添光彩。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

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的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的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才能提高。

不爱护公物,乱扔纸屑,大声喧哗,不守纪律,不讲卫生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形象和正常的秩序。

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身强体健的年轻人在公交车上,对站着的老人熟视无睹;一些中学生高谈阔论时不时从嘴里吐出脏话;一些人随手乱扔垃圾;也许有人撞了你一下,若无其事地扬长而去……每当我看到这些情形时,我总是觉得这些人严重影响了一个地方的形象,也许有的同学会为自己辩护:“区区小事,何足挂齿”?难道这真的是区区小事吗?有这种思想的

同学,我想告诉你们:“你们完全错了。”刘备曾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子也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细节决定成败。

相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校的环境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同学之间友好相处,校园整洁优美……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讲文明、懂礼貌的心,哪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会很融洽,也不会发生冲突,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和平、更美丽。

同学们,现在是我们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而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的言行能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水平,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即使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人,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才能有正确的道德选择。

同学们,青春的岁月一晃而过,让我们在阳光下接受洗礼,在风雨里迎接磨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少年!

爱护公物遵守公德教师国旗下发言稿 第三组

范文一:同学们: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长期积淀的传统美德形成了我们特有的道德观念。“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目前正在学校学习的同学们,是未来的国之栋梁,更应遵守社会公德,发扬爱护公物的传统美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盛衰。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公共设施的爱护状况反映了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同样也反映了同学们的道德素质的高低。同学们都听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的就是要想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莒南三中的所有设施,都是我们教育教学所必需,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共同享用,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不要随意损坏门窗,砸碎玻璃;不要捣坏橱门,拆断床板;不要弄坏开关,扯掉窗帘;不要刻坏桌面,砸断凳腿,不要损坏体育设施,拧断篮球圈,要时刻牢记,公物不是你脚踹的靶子,也不是你练拳击的陪练。要管住我们的手,管住我们的脚,克服掉不良习惯。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希望同学们人人都做爱护公物的有心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用心去爱护公物,让爱护公物真正成为一种意识,一种美德!谢谢大家!范文二:社会公德是最起码、最简单的公共生活规则,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整个社会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意识已有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破坏环境、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不良现象。
就拿中央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一则公益广告来说吧,内容是这样的: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男客漫不经心地将刚喝完的饮料瓶乱扔在车厢里,车上的一个乘务员看见了,赶忙走上前去,拿起饮料瓶对着男乘客怒气冲冲地说“这是公共场所,你怎么乱扔东西呀?”然后不加思索地把饮料瓶往车窗外一扔。每次看到这则滑稽的广告,我就忍不住要笑起来,难道车外的公路就不是公共场所吗?可见,还有许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极其狭隘的。
各种破坏公共秩序、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屡禁不绝,常有公共设施遭到破坏或被盗走,坐公车给老幼病残让座的人也并不多见;乱扔垃圾、吐痰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倡导和履行社会公德刻不容缓,只有通过加大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和大力开展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让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与公德打交道,直接的、间接的、密切的、一般的、长期的、短期的。我们每天说的话,做的事,都有可能对别人产生影响。大家都希望生活得更和谐,这就需要我们遵守公德,即社会上人人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它代表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对生活的共同要求。只要在有共同生活的地方,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社会所公认的公共生活秩序和准则;破坏社会公德就会受到广大群众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我们是社会的一员,要想立足于社会,被群众接纳,就必须剔除心灵的杂质,遵守社会公德。
日常生活中,骑车的同学骑车时不应带人,不能单放手甚至是双放手,猛拐弯,闯红灯,并排骑车,占道行驶,横穿马路,与汽车抢道,从车头强行通过。步行的同学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勾肩搭背,过马路时走人行道,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遵守公共秩序,还应做到乘车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
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它要求公民关心,爱护公物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产、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爱护公物,首先要爱护国家财产,因为它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是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果实,关心、爱护这些国家财产,不让他们流失,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学校是国家财产的一部分。学校的公物是我们正常学习的物质保障。作为学校的一员,爱护校园公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全校师生都要树立起人人爱护公物的意识。每位同学都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决抵制破坏公物的陋习,形成以“爱护公物为荣,破坏公物为耻”的良好风尚。发现身边的同学肆意破坏公物不能视而不见或扬长而去,应当及时提醒、劝阻并教育他们,提倡勇于抵制不良行为的新风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破坏公物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把爱护公物的行为落实到生活中来.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爱护公物要落实到生活中的小事上,例如,注意关水龙头和电灯,不在课桌上乱刻乱画,不践踏公共草坪,爱护学校的体育器材等,这些小事都体现了公德意识。
公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公德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公德的落后会阻碍社会进步。公德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有约束力,它为社会全体成员所熟悉,为社会大多数人所遵守,在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公民自身的公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同学们,校园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告别不文明行为吧,共同爱护我们求知、进步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美好的校园增光添彩!
查看全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