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东北三省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东北三省又称“东三省”,为东北清朝末年以后的三个行政区,与地理文化上的东北地区没有关系,只是东北地区其中三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总称不同时期,其名称和范围有所变化。在当代中国,东北三省为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长期以来,其范围不等同于中国东北地区。 黑龙江 黑龙江简称黑。总面积45.4万平方千米。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合计1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65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合计12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省会哈尔滨。 吉林省 简称吉。全省总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合计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0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16个县、3个自治县(合计6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省会长春市,省政府驻新发路329号。 辽宁省 简称辽。全省总面积约14.57万平方千米。辖14个地级市,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合计10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省会沈阳市,省政府驻皇姑区北陵大街45号。
东北三省的省会分别是:沈阳(辽宁)、哈尔滨(黑龙江)、长春(吉林)。 1、沈阳,简称“沈”,别称盛京、奉天,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市、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全市面积1.2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1万人,城镇化率80.55%,是环渤海以及东北唯一的特大城市。 2、哈尔滨,简称哈市,别名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位于中国东北平原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的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哈尔滨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是冰雪旅游和避暑胜地,以其每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节和浓郁的欧陆风情而闻名。 3、长春,简称“长”,别称“春城”,古称“喜都”、“茶啊冲”、“黄龙府”,是吉林省省会、副省级市、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是国务院定位的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长春享“北国春城”之美誉,绿化率居于亚洲大城市前列,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十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 扩展资料气候: 1、沈阳气候属中温带,水分条件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显著,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4℃,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月最冷,平均气温-11.0℃,7月最热,平均气温24.7℃。极端最高气温38.4℃(2018年8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32.9℃(2001年1月15日)。 2、哈尔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之间四季分明。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冬季严寒、多雪,1月平均最低气温-24℃,日最低气温常在-30℃以下,有“冰城”之称。 夏季凉爽宜人,7月平均最高气温28.0℃,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季节,但降水强度不大。春、秋季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空气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变幅大。秋季天气冷暖多变,入秋后,降水量显著减少,但多于春季;风速较大,仅次于春季,风向以偏南风为主。 3、长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春季较短,干旱多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温热多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 秋季,天高气爽,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冬季漫长,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尔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春